博愛座占用與禮讓 各國國情大不同

吳憲昌報導  / 台北市

要不要主動坐博愛座,以及是否主動讓座,不單在台灣意見兩極,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論戰。例如香港,年輕人搭地鐵常常因為擔心遭到拍攝放上網公審,因此即便車廂再擁擠,都不願坐博愛座,形成一種資源浪費,而講究「長幼有序」的南韓,情況也很類似。不過像是西方國家,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就很少刻意避開「優先席」,而有需求的人,通常也不會羞於開口,會禮貌問問看有沒有人肯讓座。

喬治亞駐日本大使雷賈巴,悠閒搭乘東京地鐵,以輕鬆打扮坐在優先席看書。他本人將這段影片傳到X平台分享,最初有大量日本網民留言批評他。 記者引述社群網站意見,這傢伙怎麼這樣,提醒你那邊是優先席喔,是故意的嗎想被炎上噢,日本的「優先席」是在1973年敬老日,首次出現於東京往返大阪的火車上,當初專供高齡人士與與身障者使用。

1990年代,擴大使用對象到孕婦、孩童及傷患。面對各界質疑,雷賈巴表示,優先席目的是讓給有必要的人,並不代表一般人不該使用。喬治亞駐日本大使雷賈巴:「(在喬治亞也有優先席嗎),應該沒有大部分是自願讓座,我認為彼此溝通是很基本的。」日本多數高齡人士,並不喜歡被視為需要座位的「老人」,因此碰到讓座往往推辭。

至於歐洲、非洲,很多國家沒有博愛座概念,即便設有優先席的英國倫敦地鐵,大家有位就坐、有需要再讓。ANN駐倫敦記者娜迪亞:「現在我坐優先席,一般來說在英國,人們坐優先席坐得很自在,然而如果有人需要,那就會讓座。」南韓則是一個極端,大眾運輸設有博愛座,讓座給高齡人士被視為理所當然。倘若年輕人不讓,可能當眾被訓斥。南韓民眾:「在韓國這叫做老弱者席,可以上座的有老人身障者,或者懷孕中的女士,當優先席空著年輕人坐上的話,老人會向警察通報情況。」

博愛座最初起源於北歐國家,原先立意是在體貼身障人士,設立無障礙空間。但在一些國情文化卻出現矯枉過正,「情緒勒索」時有所聞,早已與體貼的初衷背道而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