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末日種子庫」不怕核武! 台灣小米月底送達

黃傲天 楊超丞 報導

氣候變遷成為全球共同挑戰,北極圈內有人類居住的最北邊,2008年建立了一個種子庫,只要把植物種子的樣本送進去,不論面對什麼危險情況,種子都能被安全保存。這個種子庫甚至不會耗電,也不需要人類管理,而且每年就只會開門3次!台灣過去就陸續送去蔬菜等作物的種子,今年5月底,台灣研究團隊將會挺進北極,親自把珍貴的台灣小米種原也帶過去。

放眼望去一片潔白冰原,光看畫面就能想像這裡多冷,全年均溫零下7.8°C,這裡是北極圈內飛機航班能抵達的最北邊,設有每年只開門3次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不用電、無人管,就能讓裡頭的種子保存10個世紀,因為被譽為「末日種子庫」,成立至今已經收藏450萬種樣本,不管是規模6.2的地震還是核武攻擊,它都能堅守防線維持種子的發芽活性。

記者黃傲天說:「這些都是台灣相當珍貴的小米種原,那在5月底之前,台灣的研究團隊就會通通把他們送往北極。」過去台灣就曾把水稻、雜糧等作物的種子送去北極「異地安全備份」,接下來輪到170種台灣珍貴小米種原,畢竟應對全球氣候危機刻不容緩,小米耐旱適應力又廣,是對抗氣候變遷衝擊的重要戰將,勢必得好好保存維繫基因多樣性。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說:「小米比大多數的熱帶植物更耐儲存,但是也只不過在一般的適溫底下,能保存活力3到5年而已,怎麼樣子去長期保存,就是乾燥就是低溫,北極那裡是全球最冷的地方。」末日種子庫號稱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台灣緊跟世界腳步,確保本土農作物不會絕種,想必也能讓福爾摩沙獨特的美被國際看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