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如何創建零排放工地?

綠色施工:如何創建零排放工地? | 華視新聞

德國之聲  / 台北市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許多建築工地產生的灰塵、氣味、噪音和熱量,對該市的許多居民來說往往都是“無法忍受的”,尤其在悶熱的夏天。

28歲的Dorothy Wong抱怨說:“不管是在冬天還是夏天,工地上都是塵土飛楊,傳出陣陣刺鼻的柴油味和非常刺耳的噪音,當我路過時,我通常要捂住耳朵才行。在香港,要繞道而行並不容易,因為這座城市相當擁擠。”

除了給城市居民帶來困擾外,建築工地上使用的機械和燃料也對空氣造成污染,例如排放氮氧化物和顆粒物,長期接觸這些污染物會對人的心肺造成傷害。

目前,用於建造和運營建築物的能源佔據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9%。雖然建築工地在整體數據中的佔比不得而知,但對一個韓國建築群的研究顯示,建築施工佔總排放量的4.2%。

問題之一是該行業依靠柴油發電機為塔式起重機等高能耗機器提供動力,導致排放量較高。因此,香港大型開發商金門建築公司於2019年開始嘗試使用鋰離子電池作為更清潔的動力來源。

電力代替柴油

香港初創公司Ampd Energy生產的“Enertainer”電池系統,或將取代兩台柴油發電機,為四台塔式起重機供電,由此將工地現場碳排放減少80%以上。

Ampd的首席運營官德·容基耶爾(Julian de Jonquieres)介紹:“在香港,一台為塔吊供電的(柴油)發電機每年的碳排放量約為140噸。而我們的Enertainers充電所需電力的(碳排放)大約是25噸。”

金門建築公司已在其七個工地上使用了儲能系統,它們被存放在不太起眼的白色金屬箱中,為重型機械提供動力。隨著城市人口和對新建築需求的增長,各地正在尋找更多綠色施工的方法。

引領綠色施工風潮的城市

2019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出現了據稱是全球首個零排放的建築工地,主要使用電動機械將一條繁忙的馬路改造成一個步行街。

據當地政府稱,因為沒有使用被化石燃料驅動的設備,所以節省了35000升柴油和避免了92500公斤的碳排放。

奧斯陸與洛杉磯、布達佩斯和墨西哥城等其他大都市一樣,承諾在2030年前將所有新建築和基礎設施項目的排放量減少至少一半,並在2025年前實現只使用零排放建築機械的計劃。

與其他城市相比,奧斯陸的這一轉變稍顯容易,因為它98%的電力來自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但是,與該市氣候機構合作的安德森(Nils Gelting Andresen)坦言,尋找無化石燃料的機械並確保可靠的電力供應無疑是一種挑戰。

新招標標準鼓勵建築工地實現零排放、城市對使用可持續生物燃料、電力或區域供暖的機械提供資助,這些都有所幫助。但是,安德森說,仍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推行綠色施工,以刺激對此類設備的需求。

安德森接著向德國之聲介紹:“確保需求增長關鍵在於全球範圍內的國際合作,畢竟奧斯陸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為了滿足對施工現場電力的高需求,必須研發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其中一些已經出現,比如電池和移動充電解決方案。”

尋找替代方案

目前對綠色建築機械的需要依舊有限,威克諾森(Wacker Neuson)是試圖滿足這一需求的公司之一。這家總部位於德國的公司自2015年開始生產電動建築設備,包括挖掘機、輪式裝載機和電池驅動的壓實機。據該公司介紹,其幾乎所有的零排放機器都是由電池驅動,可以離網獨立運行。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間,在改用威克諾森的電動機械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第一個零排放工地的建築設備碳排放量減少了85%。但是,做出這種改變是有代價的。例如,氫化植物油(HVO,屬於二代生物柴油)比傳統柴油貴50%,哥本哈根建築部門的負責人舒林-曹爾騰(Christina Schulin-Zeuthen)如是介紹。而使用大型電氣化機械則會更加昂貴,她補充道:“希望相關價格會下降,因為市場正在尋求氣候友好型解決方案。”

建築工地只是個開始

建築工地只是建築行業的一個排放源。全球主要建材——水泥的生產是一個能源密集型的製造過程,約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8%。製造鋼鐵和水泥等建築材料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減少工地排放僅解決部分問題。運營建築物,即為照明、供暖和制冷提供動力,也佔全球碳排放量的28%左右。

香港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陳炳泉指出,減少施工階段的污染至關重要,但不能僅限於此。他強調:“在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裡,運營階段被認為在確保建築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長期可持續性方面更為重要和復雜。”盡管如此,陳炳泉認為,零排放的建築工地可以成為淨化建築行業的推動力,可持續的機械“將引發世界範圍內的轉變”。

諸如香港這類城市的居民期待這種轉變盡快發生。Dorothy Wong表示:“這將有助於建築公司減少其在工地上產生的額外熱量和灰塵。但我知道這也將是相當困難的。”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Chermaine Lee

新聞來源:德國之聲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