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西方各國領導人譴責俄羅斯的攻擊行動
-基輔響起空襲警報,當局呼籲民眾不出門
-俄羅斯總統敦促烏克蘭軍隊 「放下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正要求俄羅斯停止行動
最後更新:14:00 北京/台北時間
德國總理譴責俄羅斯
德國總理肖爾茨週四 (2月24日)譴責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認為這是一種無理和公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並表示柏林將與七國集團(G7)協商。
「這對烏克蘭來說是一個可怕的日子,對歐洲來說是一個黑暗的日子,」肖爾茨在一份聲明中說。
烏克蘭總統宣布戒嚴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前呼籲其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宣布戒嚴。另外基輔市長則要求人們留在家中。基輔市市長聽到爆炸聲後,敦促市民待在家裡。還有報導稱,一些地方沒有燈光了。
基輔市中心響起了空襲警報,德國之聲記者在基輔聽到許多警笛聲,並表示當地人並不感到驚訝,但覺得害怕。
烏克蘭各地城市遭到了烏克蘭官員所說的俄羅斯導彈襲擊和炮擊。法新社記者看到,市民們紛紛前往地下地鐵站躲避,因為當局在他們擔心的全面入侵面前宣佈了戒嚴令。
國際文傳通訊社(The Interfax news agency)報導,俄羅斯黑海艦隊的部隊在亞速海和西部的敖德薩港進行了登陸行動。法新社報導了在敖德薩(Odessa)發生的爆炸。
聯合國懇請普京轉向烏克蘭烏克蘭
在俄羅斯領導人下令在烏克蘭東部開展軍事行動後不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General Antonio Guterres)呼籲俄羅斯總統普京以人道的名義「停止戰爭」。他說:「普京總統,以人道的名義,請讓你的軍隊回到俄羅斯。」
他補充,戰爭的影響對烏克蘭來說是毀滅性的,對全球經濟也是深遠的。
拜登稱攻擊「無緣無故,毫無道理」
美國總統拜登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開展軍事行動的決定,稱其「無緣無故,毫無道理」。拜登並稱,世界將會「追究俄羅斯的責任」。他將於美國時間24日就俄羅斯的行徑向全國發表講話。
拜登表示,他正在白宮監測烏克蘭局勢,並將於週四與七國集團的盟友進行會談。拜登說,美國及其盟友將以團結和果斷的方式回應對烏克蘭的攻擊。他在聲明中說:「普京總統選擇了一場有預謀的戰爭,將帶來災難性的生命損失和人類的痛苦。」
路透社指出,拜登表示,他在電話中告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美國正在採取的措施,要爭取國際社會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拜登說,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夥伴將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並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和援助。
中國駐聯大使呼籲各方克制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在參與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會議時表示,中方對烏克蘭局勢演變表示關注。中國關於維護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立場是一貫的,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也應當得到共同維護。
張軍說,烏克蘭問題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因素,演變至今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都要保持克制,避免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
他說,中方呼籲各方認識到落實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的重要性,繼續開展對話協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和平方式尋求解決彼此關切的合理方案。中方歡迎並鼓勵一切致力於推動外交解決的努力。
延伸閱讀:專訪:俄烏之間不願選邊站 中國有何盤算?
基輔傳出爆炸聲、烏克蘭禁民航機
法新社報道,在普京宣佈採取軍事行動後,烏克蘭首都基輔和沿海幾個城市都傳出爆炸聲。法新社記者在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a)也聽到了爆炸聲,整個烏克蘭首都城市都聽到了警察和救護車的警報聲。
另外,在俄羅斯邊境以約35公裡的大城市哈爾科夫也響起了爆炸聲。美國CNN報道稱,基輔上空稍早發生爆炸,現場報道時遠處傳來的巨大爆炸聲。當地許多媒體更早前則報導當地發生網路斷訊情況。
早前,烏克蘭對民用飛機關閉了領空,路透社稱,烏克蘭表示,由於存在「高風險」,它已向民用航班關閉了其領空。一名監測員警告航空公司應停止飛越,以免發生意外擊落或網絡攻擊的風險。
俄國對頓巴斯地區進行「軍事行動」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一次的電視講話中宣佈在烏克蘭開展軍事行動,普京說,這一行動是對他聲稱來自烏克蘭的威脅的回應。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已經做出了軍事行動的決定。」普京呼籲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並稱放下武器的軍人,將能夠安全地離開戰區。
普京並稱,俄羅斯沒有佔領烏克蘭的計劃。烏克蘭人民擁有選擇「誰來執政」的權力。但他同時警告其他國家,任何干預俄羅斯行動的企圖都將導致「他們從未見過的後果」。普京聲稱,該行動的目標是保護平民。
普京已於2月22日承認這一區域由叛軍控制的分離主義地區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為獨立國家。
烏克蘭外長:普京已經發動了全面入侵
烏克蘭外長稍早在推特上表示:「普京剛剛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他強調,烏克蘭將會自衛,世界能夠而且必須阻止普京"。據路透社報道,烏克蘭的聯合國大使基斯利茲亞(Sergiy Kyslytsya)說,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已證實俄國總統宣佈「對我的國家發動戰爭」。
(路透社、法新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新聞來源:德國之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