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菁 / 宜蘭縣
【記者張育菁/五結報導】南宋時期,外患紛擾,遭元襲,而後國都臨安淪陷,兵軍分兩路向南方撤。當時有支義軍撤藏於福建漳州漳浦的湖西坑,其首領三人為結拜兄弟,大哥柳信、二哥葉誠、三弟英勇,因熟悉醫藥、風水、道術等等,幫鄉民解決問題,並建立良好感情。
後來元滅南宋時,三人堅決不受降於元兵,為南宋犧牲捐軀。居民們對三人的英勇壯烈及感激點滴在心頭,遂將他們葬於當地的獅球山並焚香祭拜,之後居民時常受其顯靈庇佑,於是建塑神像建廟祭祀。在廣州的宋帝封其為「王」,但怕受異族迫害,故稱「古公三王」。
清朝時期,鄉民廖地捧老三王公本尊東渡來台蛤仔難,行經至今鎮安社區時,於榕樹下停歇,後廖地想起身續行,神像卻不動,經請示才知老三王公欲久居守護此地,三十年後廖地再回漳浦迎大王公、二王公神尊至二結供奉,之後三位王公共同守護著蘭陽平原。
財團法人二結王公廟常務董事簡昆鏞先生表示,宜蘭有許多從廟中分靈出去的王公神像,但這裡是廖地當初的休息地,所以供奉著廖地公,這是與其他王公廟最為不同的地方。社區民眾林先生說道,廟宇是社區的一部份,對於王公廟有著濃厚的情感。
(圖為信徒向王公拜拜)
新聞來源:佛光-蘭陽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