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3 13:10

【2016研究所指南】知名音樂人授課 一次學到理論與實務

【2016研究所指南】知名音樂人授課  一次學到理論與實務 | 華視新聞

陳虹瑾  / 台北市

想當藝人的請舉手!」說話的人,是「喜歡音樂」總經理陳子鴻。但聽完這話,全場卻鴉雀無聲。他安靜等待,直到一名學生舉手。「站起來給大家看一下,」陳子鴻請學生站到台上,「來,各位Mr. Producer!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案子,誰能告訴我,這個case怎麼做?」

當著眾人,陳子鴻開始與學生一問一答,「你歌唱得好不好?」「比一般人好,但沒有歌手好。」

「聽過你的作業,唱得還可以。你有什麼優點?」「我的優點應該是外型,我還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彈鋼琴,那你跟王力宏誰厲害?」「王力宏,」「那我為什麼要買你唱片?」男孩漲紅了臉,一時語塞。

台下學生舉手,建議男孩參加模特兒徵選,打開知名度;有人插嘴,「身高要180,你有嗎?」「我只有176。」陳子鴻追問,「還有什麼優點?」學生靦腆笑說,「我想不到了。」這些犀利問答並非出現在選秀節目,而是真實的教學現場。

業師親自傳授 搶救人才斷層

這國立師範大學率全國之先,於2014年開設的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的教學現場。這天,陳子鴻站在可容納200人的講台,以兼任副教授身分開課。流行音樂研究所盼以學位課程,活化台灣流行音樂文化市場、建立人才庫與學術研究機制。

「人才養成如果在街頭流浪,風險太高了!」師大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主任李和莆指出,台灣流行音樂人才已出現斷層,因此才成立台灣第一個流行音樂研究所,請來業界老師教授實務經驗。

只是,教育部和校方的補助有限,在少子化年代成立新研究所,所方要有自負盈虧的準備。李和莆坦言,想請業界領頭羊擔任教師,大專院校鐘點費與業界薪水確實不能相比。導致尋找師資的過程中,承受不少挫折。

但李和莆沒有放棄,親自拜訪陳子鴻,相談後發現陳子鴻正好有意傳承實務經驗。被譽為江蕙御用製作人、在唱片界「喊水會結凍」的陳子鴻,完全不計較鐘點費,隨即提出透過流行音樂製作實務,教授音樂製作基本理論的架構,並表示願意邀請產業界專家分享。高度教育熱忱,讓李和莆記憶深刻。

陳子鴻也力邀業界名人開講。例如,知名編曲家鍾興民、配樂人侯志堅、作曲家「深白色」,都曾到課堂傳授第一手的業界經驗。曾製作超過300張唱片的他形容,同輩音樂人們接觸流行音樂的歷程一向「很街頭」;學校沒有教的,就從街頭學起,直到慢慢接觸產業,再回頭補樂理的不足。

「如果只想當明星,去參加選秀節目就好了,」陳子鴻期待,就算學生將來要往幕前走,也要具備幕後的能力。為了培養具備幕後能力的音樂人才,他的課堂結合樂理、音樂史「學院派」和產業脈動的「實務派」,講述製作人實務、要求學生針對實例進行分組討論、運用音樂與多媒體等媒介強化授課內容。

教學主題方面,從音樂製作概論、音樂類型研究、作詞、作曲、編曲、演唱與合音、演奏賞析,到錄音、混音、配樂、著作權概念、演唱會製作,所有細節都不馬虎。

同學當評審 課堂變成殘酷舞台

陳子鴻在學生踏出社會之前,就替他們打造一座舞台。只不過,是座不折不扣的殘酷舞台。他常對學生說,課堂上的競爭,就是社會的縮影;別以為花兩年拿到碩士很厲害,流行音樂最終還是以作品定生死。

他也常說,只要進入產業,就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來上課,不是叫你聽演講,而是要你告訴我,這個作品是什麼?你在作品裡的角色又是什麼?」所有學生要繳交一份期中報告,型式類似個案研究,研究主題是任選一名「你認為應該紅卻沒有紅」的藝人。

學生不但要分析「不紅」的原因,還要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就有學生以SWOT模型進行分析。「如果你是製作人,要怎麼做,他才會紅?我讓全班同學評斷,你講的有沒有道理、同不同意你的作法。」陳子鴻指出,透過集體練習、檢視,更能直視問題核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期末作業則是一首5分鐘作品,風格與創作形式不限,不論演唱者、創作者或製作人,每個學生要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最後一堂課,他在課堂上播放所有人的作品,評審就是全班同學。

一開始,有學生千拜託、萬拜託「可不可以不要播」,深怕作品遭批評。陳子鴻拒絕,「如果你覺得作品很屌,就要丟到市場上被檢視。班上就是一個小市場!」

結果,這項機制成功激起學生的競爭心。為了「不能丟臉」,許多學生期中考過後就呈現緊繃狀態,為了完成短短五分鐘的作品,找來各路人馬幫忙,交件前一修再修。陳子鴻常提醒學生,及早認知自己的作品在班級內的「位置」;「這個『位置』,丟到市場上後會放大1000倍!這麼多人在跟你競爭,必須讓他們提早認識這個殘酷面,」陳子鴻說。

大學時報考音樂系失利、轉而主修行銷企劃的學生葉柏增說,這是第一次嘗試編曲。為了期末作業,他找來曾參加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樂團)國際賽的漫聲合唱團助陣,自己身兼編曲、製作、後製,將張惠妹《一個人對話》重新編曲,以男聲無伴奏型式,重新演繹。

作品發表會當天,葉柏增是第一個發表者。陳子鴻給的建議是每個段落的情緒、樂段鋪陳可以再明顯一些,編曲能再嘗試變化、多元。「接收觀眾的反饋再修正,作品更能被市場接受!」葉柏增深刻體會。

產學合作新亮點 助圓流行音樂夢

師大流行音樂研究所目前每年僅招7名學生,學生背景多元,有人任職唱片公司、有人開設音樂教室,其中,周岳澄專輯作品還曾獲金曲獎。未來,更希望延攬音響工程相關人才。

除了授課外,流行音樂研究所還積極開拓產學合作,例如陳子鴻的「喜歡音樂」就開出一個職缺,學生若在學期間表現良好,畢業後就能前往就業。此外,河岸留言、九井廣告等也與研究所合作,讓教學與產業需求密切結合。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6研究所指南》;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