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15:50

《蘋果的滋味》不做強烈批判 留給觀眾思考空間

《蘋果的滋味》不做強烈批判 留給觀眾思考空間 | 華視新聞

杜欣穎

 府中15「紀錄片教我們的五堂課」26日舉行最後一場講座,邀請到《蘋果的滋味》導演李惠仁及社會公義獎評審之一的曾柏文出席。曾柏文表示,《蘋果的滋味》雖然批判性不強烈,但正因如此才能與公眾對話。


 曾柏文認為,《蘋果的滋味》不同於其他紀錄片作品,這部片沒有提出明確的批判,看完片子後觀眾會認為「這個問題非常複雜」,但卻又無法得知該採取怎麼樣的行動,雖然這點讓其他的評審在意見上有些分歧,但他替這部片子做辯護並表示,反而是因為導演在立場上的有所節制,使得整部片的鋪陳會更有說服力,將判斷留給了觀眾。


 曾柏文也提出自己評選2016社會公義獎的三項指標,首先必須緊扣當代重要公共議題,並能夠讓觀眾對議題有深刻且立體的思考,最後還必須能有效的與公眾對話,而《蘋果的滋味》這些全都做到了。


 李惠仁除了與聽眾分享拍攝《蘋果的滋味》的過程外,談到近年來台灣記者報導的趨勢「平衡報導」,他認為記者若是沒有做查證新聞的這項工作,而把錯誤的報導當作是平衡報導,這會成為惡意的欺騙。另外他提到,其實拍攝紀錄片《蘋果的滋味》,自己是個在還原拼圖的人。


 最後針對現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現況,曾柏文表示,新媒體的時代,大家都在海量的接受資訊,為了產出讓人有感覺的文本,與其假裝客觀,不如讓讀者清楚自己的立場,因此造成現今的媒體已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相對的主觀。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