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講不出流利台語? 學生吳仙慧:聽懂才是最重要

年輕人講不出流利台語?  學生吳仙慧:聽懂才是最重要 | 華視新聞

銘報

記者/林柏任

現今的社會當中,普遍存在年輕世代說不出流利台語的情況,當然就更不用說聽得懂,在大眾皆不使用或少用台語之下,恐怕消失的一天即將瀕臨。但其實能學習台語的管道相當的多,而台語在年輕人眼中,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說出來會被認為是很俗的語言。

教育斷層 平時多開口練習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三年級學生吳仙慧說,從小四到大一學習台語接近十年,過程中她參與過諸多演說比賽,在一路上,她發現到國小的參賽是最踴躍的時期,甚至還區分上、下午場,競爭相對來說更激烈,然而進入國高中後人數本來就會遞減,到大學甚至又更少人,出現這現象跟台語不被學校列在考試科目範圍之內息息相關。

吳仙慧在台語競賽表現突出,於求學階段不斷獲取獎狀,強化台語文學習能力。(圖/許舒婷攝)

台語課程在國小教育之後,往後階段幾乎不曾出現,容易產生大斷層,如此一來,台語又該如何達到永續?「越來越少講台語其實是因為上一輩的關係。」吳仙慧說,倘若父母本身就不會講台語,將來小孩要學習台語的機會等同零,既然上一代已經沒有給後輩講台語的機會,以至於這代失去。可身為年輕族群在台語傳承上卻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平時該培養能講就多開口的習慣,多與小孩子分享,讓他們了解至少要聽懂,能聽懂尤為重要,才是達到永續不失傳的解藥。

學習台語的困難 拼音上踩到鐵板

台語在學習上並不簡單,有別於正統國語有一定的標準不甚相同,蠻多音其實不好發出來再加上還有眾多的口音,吳仙慧透露,其實對於台語音標很陌生,只能於比賽前在稿子上用注音符號硬標,皆靠平時多聽、多練習,雖然沒有好底子,但苦練慢慢磨出她的實力,因而在校內比賽也常拔得頭籌,校外還有得過優等的紀錄,慢慢地也克服所謂的「阻礙」。

吳仙慧在大學參加比賽時,那時是由台語相關專業的教授領導,使用羅馬拼音的方式去教導台語並不意外,甚至還與她講解學習的方法,但她認為要鼓勵同輩們也用這模式學習會較為困難,不僅得花上不少時間,平時也不會太常去使用到,反而效率不佳。

李江却基金會台語文學作品集中,內文裡出現不少羅馬拼音。(圖/余品潔攝)

李江却基金會理事長陳豐惠也點出,說到學習上最大困難,台灣學生不習慣的就屬羅馬拼音,還會感到有所障礙,因從小學習的就都是注音符號。其中,年長者又較年輕人有障礙,年輕人大概半個學期以內就能搞懂羅馬拼音的規則。不同年齡層在學習上出現的障礙也有所不同,幼小學童的語言障礙大多是語言程度不好,必須在語義詞彙上加強且大量擴充才能較通順地表達,年紀大的學生的障礙則主要就是羅馬拼音。

視台語溝通為平常樂趣 慢慢累積走出不同路

「比起強硬去練習,還不如輕鬆地學習。」在與他人對談中,穿插幾句搞笑的台語,找出學習樂趣也是讓台語順利永續的一大契機。雖然大家現在幾乎無法全程使用台語去溝通,不過仍可靠著一點一滴累積,未來還是有可能踏上台語的專業路。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皆不可能瞬間流利,需靠多說、多聽、多講的基本功來磨練,才會有進步的成效出現。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