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
記者 / 林奕佐
政大傳院Media Talk終場於18日開講,以『政治評論、議題與立場』為題,由TVBS少康戰情室資深製作人張慈軒和上報總主筆陳嘉宏用電視傳媒和文字媒體兩面向,探討政治議題。陳嘉宏表示,政治新聞於媒體中扮演關鍵角色,並非一般新聞所追求點閱率、閱報率,如何用有影響力的政治評論使社會改變,才是其中價值。
在商言商,製播政論節目為一種商業模式操作,張慈軒針對此觀點回應,沒有收視率則沒有影響力,於現實層面上,收視率作為節目發展導向,而這種影響力是他們一直所追逐的,從解嚴後,節目內容討論由原本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公共政策和兩岸關係,至總統大選宋楚瑜崛起,聚焦重點人物;再到921大地震,節目論調轉向,開始依社會脈絡驅動政策討論;後於911恐攻事件加入國際新聞,擴展議題的多元化。
政論節目論述氛圍,台灣社會以圍繞在族群動員,階級鬥爭為主,經社會發展走向不同,從本省、外省;衍生出本土、非本土;獨派、統派;至現在的親中、反中。陳嘉宏提及,以政論節目跟隨文字媒體地現象,議題設定為文字媒體的一個重要特點,需建立自我寫作意識,以統獨為例,『統』跟『獨』並非兩個對立面,於光譜中有多項的定義,陳嘉宏認為,應先思考台灣面臨的國際處境,其核心為保護與捍衛目前的生活,並要承認自我立場,所撰寫的政治評論才具有其影響力。
面對社會環境的轉變,張慈軒認為政論節目談政策的時效性縮短,對於議題討論往往受限於藍綠兩黨角力之下和台灣民眾關注度不再,節目開始轉向新媒體,以社群平台Youtube和Facebook進行推播,以兩岸、美選等議題,增加大陸選民關注;文字媒體則須以標題下功夫,吸引台灣民眾對於政治評論的瀏覽。
最後,陳嘉宏期勉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應了解職場環境所帶來的目的性及清楚自我的階段性任務,從工作中培養自我價值觀。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