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
記者/呂怡慧
台灣東協造音行動29日舉辦中、英線上研討會,以「疫情下的台灣和星馬音樂產業」為題,中文場由馬來西亞知名DJ王彪民擔任主持人,集結台灣及星馬的音樂人分享交流,各國政府提供的紓困方式和防疫政策,互相分享各國音樂人為維持聲量選擇轉往線上發展的經驗。
主講人由台灣音樂評論網站《吹音樂》主編陳冠亨、《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作曲人佳旺、新加坡音樂網站《Fresh Music》創辦人陳玉能以及馬來西亞中文獨立音樂廠牌「動態度」創辦人陳昇聖擔任,談不同社群、不同國界之內,音樂圈如何轉變市場策略。
駐馬來西亞台北文化辦事處洪慧珠代表提到,跨國文化交流為台灣2016年制訂的新南向政策重點之一,去年開始受疫情影響,許多南向音樂演出都被迫中止,因此,透過台灣東協造音行動,強化台灣音樂和東南亞的連結,提高台灣文化在東南亞各國的認同與能見度,她也提到,台灣東協造音行動將和馬來西亞的不同媒體及東南亞各國的音樂平台,打造台灣音樂為內容的雙語節目,促進音樂交流。
針對疫情下的台灣音樂人遇到的種種挑戰,台灣音樂評論網站《吹音樂》主編陳冠亨分享了台灣政府推出的紓困計畫及藝Fun券振興的使用,他表示,台灣那時候疫情的狀況相對現在如同蜜月期,當時也還有一些戶外音樂演出能夠活躍的舉辦。
他也提到,台灣中央會制定一個防疫相關說法,交由地方去決定,陳冠亨以滅火器二十週年在高雄開唱、劉若英、五月天線上演唱會為例,以內容面精闢分析台灣音樂人如何解決受到疫情下的影響。
新加坡音樂網站《Fresh Music》創辦人陳玉能說,新加坡政府也有提供紓困的政策,但在他看來,以新加坡的生活水平只能勉強過日子,所以創造新的方式維持收入對於新加坡的音樂人來說格外重要,他認為,比較多的音樂人以數位碼方式發展,是想確定以後演出能夠有些經歷、數據能夠提供,也確保聲量能夠維持。
同時也身兼疫情線的記者的他說,新加坡政府對於現場演出的相關政策,即使逐步開放但仍有一個相當多的限制,許多主辦方因此卻步。
馬來西亞中文獨立音樂廠牌「動態度」策劃人陳昇聖,他也是吉隆坡首個台馬交流音樂節「城市巨響音樂節」創辦人之一。
他提到,馬來西亞從去年3月全面群聚的活動都停辦,平常經營live house的他,面對疫情衝擊,許多工作都停擺,大馬音樂界運用預錄樂團的表演進行募款,撐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台灣東協造音行動也在直撥中提供有關馬來西亞文化輔助的項目網站,供各國音樂人、歌迷了解參考不同國家的紓困作法。
馬來西亞音樂人加旺則分享,許多馬來西亞音樂人轉向網路線上發展,他認為,疫情衝擊後許多歌手反而能透過直播平台被認識,同時直播平台也蓬勃了起來。
最後,主講人們也透過直播和網友互動,精闢的分析解答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受聽眾發問。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