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09:00

奈米藥劑新技術 加速傷口癒合

奈米藥劑新技術 加速傷口癒合 | 華視新聞

阮怡婷

【記者阮怡婷綜合報導】根據國立成功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在民國109年台灣傷口照護產值可望達新台幣23億元。因應人口高齡化、傷口照護需求高漲,該研究團隊因而研發一款奈米藥劑新技術,以提高傷口癒合速度並減輕傳統療程所帶來的不適。

奈米藥劑設計為全球首創,結合硫化銅奈米粒子與小蘇打分子。成大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李偉鵬解釋,該藥劑能有效吸收近紅外光並將所吸收的能量轉換成熱能,藉由熱能觸發小蘇打分子釋放二氧化碳,最後再利用二氧化碳形成最有利於傷口癒合的弱酸環境,進而強化傷口區域的血液循環與氧氣供給。

目前團隊已針對一般外傷施測,李偉鵬說:「經由奈米藥劑輔以近紅外光照射治療後,可以明顯減少30%的癒合時間。」成大化學系教授葉晨聖進一步說明,一般傳統療法會直接灌注大量二氧化碳於傷口上,或是直接打針注射抗發炎或抗菌藥物於傷口,團隊研發技術則是滴一滴0.05毫升的奈米藥劑於傷患處,再輔以紅外光照射即可。

葉晨聖說:「奈米藥劑吸收效果好,且大大減輕傳統療法的疼痛不適感。」李偉鵬也補充,奈米材料的開發有其優勢,一是其具有高比例的表面積,意指僅須微小的用量即能達到一定作用效果,可大幅減少藥劑用量並提高療效;二是奈米藥劑尺寸微小,使其更容易觸及深層組織。

現階段該團隊也正將此技術用於糖尿病傷口模式的實驗,治療策略主要是改善傷口區域的血液循環,因為不良的血液循環是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的主因。李偉鵬指出,目前治療策略可以有效改善該族群的傷口癒合情況,但至於改善程度有多少,仍待確切實驗結果出爐才能得知。

成大團隊研發「產生二氧化碳促進血管生成加速傷口癒合之近紅外光感應技術」近兩年,估算未來產品成本約為每毫升藥量新台幣10元以下,目前仍在實驗室嘗試量產階段。李偉鵬表示未來團隊除了往改善糖尿病潰傷治療發展,也希望該技術能結合敷料,讓民眾更容易取得產品,使該技術除了在醫院內使用,也能應用在居家照護中。

成大研究團隊由化學系教授葉晨聖領導,組成有博士後研究員、博士生、研究生等等。 圖/李偉鵬提供

成大研究團隊由化學系教授葉晨聖領導,組成有博士後研究員、博士生、研究生等等。 圖/李偉鵬提供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