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老闆」化身氣象通 橈足動物成環境指標

「皮老闆」化身氣象通 橈足動物成環境指標 | 華視新聞

鍾晨沅

【記者鍾晨沅綜合報導】近年全球暖化議題持續延燒,造成海水溫度逐年節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黃將修多年來與法國里爾大學(Université de Lille)教授薩米・蘇伊西(Sami Souissi)共同研究橈足類動物在溫帶與亞熱帶氣候的行為,證明其為氣候變化的極佳指標,獲頒西元2020年科技部「臺法科技獎」。

知名動畫《海綿寶寶》中的角色「皮老闆」,正是以浮游生物為原型。而浮游生物又以橈足類動物為大宗,黃將修表示,浮游生物為海洋數量最多的多細胞生物,是食物鏈的初級消費者,也是養殖業與漁業的重要餌料。因應全球暖化會造成海水溫度上升,橈足類數量多、生命週期短的特性,使其成為判斷氣候變遷的良好指標。

圖為「錐形寬水蚤」,狀似知名動畫《海綿寶寶》中的角色「皮老闆」,動畫作者便是以橈足類動物為創作原型。 圖/海大海生所提供

黃將修領導多個團隊以不同尺度與面向,對橈足類動物做深入探究。他發現浮游生物「中華哲水蚤」會於冬季大量出現在台灣東北角沿岸與越南外海,推測該寒帶種會受沿岸寒流影響。研究團隊於是進行四季採樣與衛星資料比對,確定該生物僅會出現於冬季寒流流經的低溫環境,他說:「24度就是牠(中華哲水蚤)的溫度上限。」藉由分析橈足類動物族群與數量,可推算該區域的氣候變化。

經由研究「中華哲水蚤」於冬天在東北角出沒的現象,得出橈足類動物作為氣候指標易受溫度影響的特性。 圖/海大海生所提供

而橈足類動物生活史需經多階段的幼蟲樣態,才能發育為成蟲。黃將修提到,橈足類動物擁有特殊的「休眠卵」,此生物機制能判別周遭生態環境,在環境適當時才孵化,生存能力極強。若能以人為方式維持休眠卵狀態,則可大量儲存以供培育,增加養殖漁業餌料的來源,海大海生所博士後研究生曾立鈞解釋說:「休眠卵就像天然的食物罐頭,想要的時候再打開(孵化)。」若能掌握機制,也有助於物種保存,「未來如果要移居別的星球,就能帶著休眠卵去再造生物。」

此外,在海中觀測橈足類動物十分困難,需出動高速攝影機,黃將修說:「牠一秒可以移動自己體長的數十到數百倍之多,不用高速攝影,根本捕捉不到牠的身影。」且因浮游生物體型較小且透明,使用雷射光照明,才能提供高解析度的清晰畫面。海大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潘彥儒也補充,橈足類動物的數量眾多,針對不同種類,都需要「量身打造」適當的養殖環境,「研究橈足類的前置作業很繁複,打造好的養殖環境一直都是橈足類研究的困難點。」

不僅全球暖化,海洋汙染於橈足類動物也有直接影響,黃將修提到,長期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子被橈足類動物吸收後,會經由食物鏈累積在較大型的海洋生物中,人類食用海鮮的同時,可能因此危害到身體健康。他也呼籲大眾必須正視海水溫度上升與汙染問題,若浮游生物因環境影響大幅減少,將衝擊整個海洋生態,「海洋佔地球的71%,若海洋生態失序,會有難以想像的後果。」

若海洋汙染加劇,恐造成塑膠微粒經由食物鏈累積對人體造成危害。圖為橈足類動物(圖下)攝食的影像。 圖/海大海生所提供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