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連島書店 重建島嶼的記憶

徐于涵、柯佳佑  / 台北市

畢業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系的六位學生,因為同樣熱愛閱讀,於二O一三年大學在校期間共同成立罐頭工作室(Can Studio),並向教育部申請「大學小革命」計畫獲得補助,利用國北教大的廢棄教職員宿舍,於二O一四年成立陸連島書店。以土地和革命為選書主題,讓更多人關心台灣社會的多元議題。      

圖為陸連島書店創辦人之一的廖珮璇,手中書籍《Taiei 1/2》為出版自田園城市獨立出版社的建築類書籍。
大學四年經歷 拓展自身視野 連島書店的主要經營者廖珮璇表示,在剛進入國北教大文創系時,因為系上所學的範疇太過於廣泛,包括文化、藝術、設計、建築等,而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但也因為如此,讓她在不斷的摸索中成長,在大學四年間的種種經歷,累積了許多能量,也確立了往後的目標。 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廖珮璇回到自己的居住地汐止擔任小學生的課輔老師,許多小朋友時常在課輔班下課後的課餘時間沒事可做而感到無聊,廖珮璇說,因為汐止地區的書店和圖書館很少,這些小朋友平時除了教科書外,很少閱讀課外讀物,如果有一個能讓孩子們一起坐下來看書的地方,一定可以讓他們的生活更有趣豐富,若以後有能力,希望能在汐止開一間屬於孩子的書店。 同年暑假,廖珮璇跟隨簡志明建築師到台東的部落,義務性地幫當地小朋友建造一間開放式、外觀似涼亭的故事亭,大人可以在裡面講故事給孩子們聽,小朋友自己也可以在裡面練習樂器。廖珮璇說,過程中雖然沒有薪資報酬,但是能打造一個對偏遠地區小朋友有實質幫助的公共場所,一切都很值得。暑假的經歷讓她對於閱讀空間的建立產生了興趣,同時也規劃出日後畢業製作主題的藍圖。 畢業製作 共組罐頭工作室 大三開學後,廖珮璇和同班好友陳奕彣一同籌組畢業製作小組,喜愛閱讀的兩人決定以「閱讀」為主題,而同樣喜歡看書的其他四位同學陳欣岑、黃潔、林冠妤、林君蕙,對於這個主題也感到興趣,便加入他們,共組團隊,由六人共同組織「罐頭工作室」(Can Studio),以英文「可以」、「能夠」的意思為名。 他們走訪台灣的獨立書店,像是嘉義的洪雅書店、新北的有河書店,調查這些小書店共同遭遇到的困境。他們發現獨立書店在進書方面是最為困難的,由於進書量少,許多出版商不願意供書給小書店,書店老闆經常到處碰壁,必須一家一家拜訪書商,與出版商建立交情,即使成功進書,也難以壓低購買成本,售價就無法比照大型連鎖書店的折扣優惠,通常只能以原價販售。 在訪查過程中雖然體認到小書店的經營不易,但熱愛閱讀的六人,仍決定成立實體書店作為他們的畢業製作成品。他們向教育部申請「大學小革命」計畫,成功獲得補助,並利用三個月的時間整理學校規劃給學生使用的廢棄教職員宿舍空間,親自與出版商接洽,以寄售的方式進書,於二O一四年年初正式成立陸連島書店。 打造世代間的中繼站 廖珮璇解釋,當初將書店命名為「陸連島」是因為書店位置恰巧位在國北教大校園與社區的中間,就如同「陸連島」在地理名詞上的意義:同時連結大陸與海洋的地形。陸連島是經過海水不斷的沖刷所逐漸沉積而成,而這個過程與狀態,就如同罐頭工作室的六人,是經過流動和沉澱後才成就了這間書店。而陸連島之意也恰巧象徵著他們在籌備畢業製作的時期,是個已經確定告別小孩這個身分卻尚未步入社會的「臨界者」。 除此之外,他們不僅希望透過書店成為校園與社區間的中介管道,更希望能讓書店成為世代間交流的通道。廖珮璇說,在大學四年間,台灣社會發生了許多社會運動,自己也實際參與過美麗灣事件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但教育大學的老師在課堂上較少談論這類話題。然而她認為,這些社會運動是教育大學學生,這群往後很可能成為老師的人,需要瞭解的議題,而不是循規蹈矩的活在封閉的校園內。 基於希望讓更多學生和社會人士關注台灣所發生的事,店內販售許多有關於土地及社運的書籍、刊物、CD,例如:《核電不是答案》《城市造反》《藍鯨》雜誌、《還我土地》唱片,喚起大家對於這片土地的重視。
店內售有與社會運動相關的刊物和CD。
廖珮璇表示,陸連島書店是體現他們在大學四年間,對於台灣社會的觀察與關懷,希望透過書店和書籍傳達給更多的人,重拾台灣人對於自己「根」的重視與記憶。店內標語:「用最柔軟的閱讀,堅強自己的脆弱,一起肩負起新的時代。」正是他們所欲表達的理念與創店的初衷。 「書店是一場保存記憶的運動」 廖珮璇在大學期間曾到台南大崎里做過田野調查,因而得知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系學生正在籌措資金幫助當地的小孩,將老舊房屋修建成一個閱讀空間,讓這些孩子不需要花很長的交通時間到鎮上借書,可以就近閱書。因此,在陸連島書店開幕後,廖珮璇等人決定,將店內二手書營收的百分之五捐贈給大崎里的整修工程。他們也親自將出產自大崎山的水果製作成果醬,包裝後販售,一併作為補助修建的資金。 此外,書店也會不定期舉辦講座與活動,像是「農村武裝青年與他們的朋友們-新書講唱會」,由講者阿達一邊演奏吉他,一邊分享人們在這塊土地相遇的故事;「藍鯨創刊號分享會」,透過哈瑪星的老照片、訪談紀錄和讀者分享位在高雄哈瑪星的前世與今生。 罐頭工作室的六個人今年剛從國北教大畢業,目前各自都忙於自己的工作或是出國深造。廖珮璇表示,雖然書店當初是為了畢業製作而成立,但如果在畢業展覽期過後就關閉非常可惜,目前以一期一年的方式向學校借用空間,請在校的學弟妹幫忙輪班顧店,擔任店內的小店長,也是作為學弟妹實習的場所,希望書店能永續經營。 廖珮璇說,書店也許有一天會不在,但是他們六個人在成立書店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經驗是很可貴的,因為有這個空間,才有機會賣自己想賣的書、結識支持他們的人。即使從開店初期就不斷有居民向他們反應店內販賣的商品太過偏激、主觀意識太濃烈,但是他們仍堅持自己原先的理念,她說:「書店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場保存記憶與選擇的運動」。 延伸閱讀 陸連島書店Facebook 罐頭工作室Facebook 師大青年報-陸連島獨立書店開幕 國北教大學生豐富閱讀想像 Youtube:後草莓時代系列生活展演-陸連島書店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