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天籟合唱團 病友們的心園地

王心穎、顧濟韋  / 台北市

每周六的下午,柔萱爸媽都會帶著患有先天性肌肉失養症的柔萱和妹妹,來到罕見天籟合唱團。她們因為肌肉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萎縮、無力,導致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也少與他人互動。但是來到合唱團後,她們不但能和病友們一同學習音樂、情感交流、互相支持,也用盡全力譜出最動人的旋律。


罕見天籟合唱團巡迴公演。 (照片來源:罕見基金會)

罕見疾病基金會 提供病友全能服務

一九九九年六月,陳莉茵,一位有家中有罕病兒的母親, 有鑑於當時社會大眾對於罕見疾病認知不足、易發生誤診、醫療資源不足等 情況 , 與眾多患有罕見疾病的病友父母親成立了罕見疾病基金會。

罕見疾病基金會除了致力於罕病病友的權利保障,如協助病友們諮詢專科醫生、促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等,更在一九九九年與二OOO年分別成立繪畫班與罕見天籟合唱團,讓病友與家屬們在心靈能夠得到抒發。罕見疾病基金會病友組組長范伊婷說,參加合唱團能讓病友們在面對疾病時更有勇氣與自信。

罕見天籟合唱團 病友活出自我

罕見天籟合唱團指導老師的傅上珍,十年前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了罕見天籟合唱團。目前 合唱團共分為成人班與孩童班,每班招收約二十人。

傅上珍說,第一次來到合唱團替病友們上課時共有三位病友。因為每位學生年齡與罹患的疾病不一樣,有些人有短暫失憶症,唱了一年還是無法把歌詞記熟,有些連樂譜都拿不起來,根本無法達到一般合唱團對於唱歌音準、節奏的 的要求,讓她感到震撼與挫折。

傅上珍發現,病友們到合唱團來大多以得到認同感與情感交流為主,很多病友只是不敢走出家門面對人群,若教他們專業樂理等較困難的概念,更容易使病友們退縮。因此傅上珍漸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與方法,除了基本的歌曲教唱,更融入了影片欣賞,以輕鬆、不帶有壓力方式教導、鼓勵病友們。

此外,傅上珍說,她更把歌唱課當成復健課。以前教導病友唱流行歌,很難產生共鳴與安慰,自從帶病友們唱詩歌後,發現音樂的旋律與情緒能夠安慰她們的心靈。對於病友們來說,歌唱是身心靈上的運動,不只能增強病友們的心肺功能,更在唱歌過程中讓病友們產生自信心。

罕見天籟合唱團 改變病友生活

十年來,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音樂會。近年來更以故事音樂會的方式為主軸,透過音樂會介紹四至五位病友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罕見疾病、帶給社會正向能量。

患有先天性肌肉失養症的柔萱與妹妹,因為肌肉萎縮導致行動不便。在三年前加入了罕見天籟合唱團。柔萱媽媽說,一開始很惶恐,怕因為疾病狀況拖累合唱團進度。加入合唱團後,和人群接觸、互動的機會增加,讓柔萱變得比較敢於面對群眾。在練唱的過程中,也因為良好的歌唱表現,獲得老師的肯定,不知不覺建立起自信心。

柔萱(第一排右)與家人。

蓉蓉,是一位患有雷特氏症-特徵是會不斷搓手、沒有語言能力的重度障礙患者。她的母親曾麗華在三年前看到有病友加入合唱團,被病友精神感動,同時也想著「我再不帶蓉蓉來或許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在這樣的想法下,加入了合唱團。

雷特氏症容易有情緒起伏的問題,需要靠藥物治療。曾麗華說,參加合唱團的這幾年來,女兒的情緒一直都很穩定,讓她發現其實音樂也是一種治療。雖然因為女兒疾病的關係,無法很明顯的看出合唱團帶給蓉蓉的改變,但只要能夠與其他病友們互動、透過音樂讓蓉蓉對外接觸、開闊身心,這樣就夠了。

罕見天籟合唱團成立十年以來,共有超過百位病友加入,近年來,更成立了中區南區合唱團,也針對病友爸媽開設了罕爸靚媽合唱團,讓更多病友活出更開闊的人生。
延伸閱讀

罕見疾病基金會

罕見天籟合唱團

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