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英倫 / 蔡奇璋
三幕‧五景:倫敦街頭的戲夢人生
2015.6.10
我和導師布萊恩,偶爾喜歡約在倫敦市中心的藝文場所裡會面,討論課業、生活之相關事宜。一來,正好趁機進城散心、打打牙祭;再者,也可以自校園學術環境暫時抽離,置身紅塵人潮中,彷彿更能以不同的角度,來言述各式各樣的文化或社會議題。
這天下午,我和布萊恩先在國家畫廊的咖啡館裡喝了茶,談了一下我在格林威治青少年劇團的工作心得,以及期末報告的書寫方向;之後,我二人匆匆起身,撐傘快步穿過雨陣,一路殺到離白金漢宮不遠的當代藝術館,買好票,準備欣賞該館專題影展內所播放的一部電影:侯孝賢的《戲夢人生》。
在收受我這名學生之前,布萊恩對華語電影的認識,幾近於零。所幸,他是個胸壑寬大之人;雖然是年長於我好幾個輩分的老師,但卻能如實展現「不知為不知」的真誠,經常利用兩人的晤談時間,向我「討教」知名華人導演的創作風格及理念。幾個月內,他在我的引介下,已經看了中國導演田壯壯的《藍風箏》,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這回,台灣導演侯孝賢的新作《戲夢人生》迢迢渡海而來,我自然更是他鄉遇故知般地滿心歡喜,所以非要親自帶著他來見識一番不可。
開演前,我對布萊恩說,侯孝賢的電影以步調悠緩著稱,不一定合他的胃口。布萊恩聳肩笑笑,輕描淡寫地回道:「別擔心,我從來也不是好萊塢電影的忠實信徒…」我於是轉身瞄了一眼觀眾席,坐了約有六、七成滿的人,白人居多,而且各個年齡層都有,看來會是一次很有趣的跨文化考察經驗。
出乎意料之外,放映現場無人提前離席;幾個原本我以為只有台灣觀眾才能體會共鳴的片段,老外觀眾一樣熱烈回應。尤其當「阿公」李天祿於影片中間突然現身,坐在藤椅上,親口講述他阿嬤過世前後的那段經歷時,座席中也隨之響起幾聲小小的驚呼,顯然是被侯孝賢這種融合虛實的敘事手法給震懾了。
散場後,我和老師轉至倫敦華人城用晚膳。點完菜,我還沒開口問,布萊恩立刻一疊聲地讚嘆了起來:「這電影比《霸王別姬》還好看!」他笑得神采奕奕。
「喔,是嗎?」一股與有榮焉的喜悅,打我的聲線裡傲然竄出。
「絕─對─是!」布萊恩使著鏗然的英語音節,由衷地表示他的欣賞:「你記得電影中李天祿的阿公從窄木梯摔下來那一幕戲嗎?」
「當然!」我興高采烈地附和著:「那一場戲拍得真是太好了!」
「是啊!阿公邊咳嗽邊往下走,然後突然乒乒乓乓摔到鏡頭外,鏡頭都不動,一直照著牆上那幾幅祖先的畫像,接著,家人驚慌的腳步聲和呼喊聲傳出來,我們便可推測得知,阿公應該就這麼過世了,過不久,他的畫像也會掛在那面牆上…」布萊恩喝了口茶,繼續說:「這真的是東方導演的手法啊!換成任何一名西方導演,鏡頭一定跟著摔落樓梯的阿公往下攀,藉此營造戲劇張力。」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