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巴士到三芝名人館,跟隨著林義峰老師的腳步,來到共榮社區,放眼望去是一片片井然有序的田地,白鷺鷥在田中優雅漫步,彷彿是鎂光燈下的舞者。繼續循著人們談天的歡笑聲走近,看到了許多茭白筍、地瓜、芋頭等等的農作物整齊地擺放在長桌上,這裡是三芝區共榮社區的農夫市集,是社區裡有機農產品的集散地,也是滿懷著農村希望的快樂天堂。
在綿綿細雨中,農夫戴著斗笠在田中央辛勤收割,這裡是新北市三芝區八賢村共榮社區。社區居民早期主業為種植水稻,副業則是在山坡地種植茶葉,是典型的農村,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年輕人外移,留在村莊的居民除了平時務農,閒暇之餘就是飲酒、打牌,而且為了省去驅趕病蟲害的困擾,過度使用農藥,造成環境汙染嚴重。原本任教於台北市南港高工機械科的林義峰,在二OO二年退休回鄉後,看到社區環境惡化,非常憂心,於是成立新北市三芝區關懷社區協會,主導農村改革發展。
林義峰在二OO三年開始舉辦許多社區營造活動,然而農村長久以來受制於政治派系,因此被居民誤解為有要選鄉長的目的,使活動沒有效果,陷入空轉狀態。由於無法辯駁這些謠言,林義峰便直接邀請社區重要人士到家裡,拿著個人資歷與文件證明自己絕對沒有政治目的,也因為是公教人員退休,所以沒有繼續從事公務機關的可能,居民在聽完林義峰的解釋後不僅理解了他的苦心,也相信著他會給社區不同的希望。
從小跟著父母親到田地與山坡間工作的林義峰,累積著上一代傳承的經驗,配合著由農委會水保局推出的鄉村人力培訓課程,與居民共同進行農村教育,希望讓居民知道農村的價值所在。而對農業無專業經營概念的林義峰表示,從農村教育中獲得了許多農業知識,自己也在學習如何經營農村。從二OO五年到二O一一年,參加農村教育課程的居民人數逐年上升,林義峰笑著說:「活動中心已經坐不下了,有的還會在窗戶外面旁聽」。
政府協助農村教育雖然已經結束,但林義峰不希望農村成長就此停止,於是將居民原本豢養家畜的建築物改建,變成「農夫學堂」,學堂內擺設了許多居民手作的竹編與油紙傘等等的裝飾品,不僅設置投影幕方便居民每個禮拜討論社區每年度的工作計畫,還會舉辦共餐活動,是社區居民平時休閒的場所,小小一間卻深深的凝聚了社區居民的向心力。
林義峰為了農村所做的努力也感染了社區居民,居民江文波說:「老一輩認為務農辛苦,因此希望子女到外地工作,雖然自己目前是兼農,但在之後希望回到農村專心務農」,江文波更表示很感動林義峰老師的勞心勞力,把荒地變成可以耕作的田地。
過度使用農藥使土地貧瘠,林義峰透過三芝區關懷社區協會吸收年輕一代利用周休二日回來兼農,從事農業工作,一同進行水梯田復育與生態復育,增加有機生產面積,也讓消失的植物物種重現,林義峰說:「農村要有生態文化才是農村」,希望物種可以繼續延續,並且進行農村簡易汙水生態淨化,讓排放到八連溪的家庭汙水,用不同品種的植物取代化學藥劑,做一層層的再淨化。
經過土地淨化、環境改善,以及與農戶的觀念一致後,林義峰積極的推廣無毒農業,利用廚餘製作肥料,或利用豆漿與糖蜜這類純自然物,加上菌類催化發酵後形成益肥,以廢物再利用的方式取代化學肥料。而只要加入有機生產行列的小農,都可以到「農夫市集」販賣無毒生產的農產品,一方面利用市集共同有機認證的方式減輕小農的經濟負擔,一方面也是督促其他小農要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
專業務農洪慶章說:「這些土地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兩三年不做的話土地會荒廢掉,所以會做一輩子。」洪慶章也表示,現在沒有以前那麼辛苦,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老客戶,他們知道我們怎麼種菜,還會直接到菜園裡去看。,而除此之外,林義峰也希望藉由每年舉辦成果展宣導,讓那些有傳統觀念,仍然使用大量農藥肥料的老農可以追隨這些有機生產者。
有機產業多元化,四季都有不同的農產品,茭白筍為大宗,以及無菌改良的綠竹筍,金棗、南瓜、小番茄、芋頭等地瓜果類與葉菜類,但由於農村裡小農居多,自產自銷的量較少,因此不會到大市場販賣,大多是消費者直接進到農村裡購買。林義峰說:「如果把經濟發展放在農村發展前端,那農村發展做不起來。」
林義峰說,農村改造的目標是人,思想價值如果不改善,改善土地也沒有用,而人因為生長背景、社會歷練不同,很難產生共識,七年前有一位在地影響力大的居民當面告訴林義峰,「不要那麼傻花時間改造社區,這個農村已經沒有救了」,然而在聽到這番不抱希望的話後,林義峰仍然繼續堅持做社造,直到今年年初在活動上再次相遇後才改口表達感謝之意。然而,令林義峰感動的是社區裡的長輩全力支持,只要宣布了活動的時間,他們再忙都會前來參加。
二O一二年日本曾和聯合國高等教育研究所合作,共同發表里山倡議,提倡人和土地和諧共存,林義峰表示,現在只是基礎,希望跟三芝區八連溪流經的四個社區聯合發展,達到聯合國里山管理模式,而實現里山願景是最大的抱負和願望。期望將八連溪的里山國際化,加強進行農村簡易汙水生態淨化,讓上下游都乾淨,也希望透過技術不斷革新,讓居民留在農村繼續做這個產業,林義峰說,希望讓住在這邊務農的人快樂,秉持著肯努力就有收穫的精神。
除了讓小農在社區裡工作,販賣自己的農產品之外,也建立一條「心療走廊」,提供給心情不好的人漫遊,希望人們看到了這裡的生態和溪流能夠會感到心曠神怡。而農村的本質是生產,觀光只是附帶價值,林義峰沒有想要刻意向社會宣傳觀光,他說:「以目前的條件自然發展就好,人如果過多會對農村造成負面影響。」林義峰不希望有太多的現代化建設,希望可以維持住農村風格。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這篇文章 三芝農村再出發 打造生態烏托邦 最早出現於 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