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山珊、郭采縈 / 宜蘭縣
近年社會提升對於食安問題的重視,許多人選擇食物,不再是以價格低廉為優先,而是以品質作為考量。坐擁好山好水,宜蘭縣政府鼓勵在地小農採用友善農法耕種,並在冬山車站設立了粮心聚落,提供農友直售的通路。
「你們這個怎麼那麼貴!」是顧客來到「粮心聚落」最常說的一句話。副店長廖俐瑜表示,「粮心聚落」販賣的農產品不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耗費的人力及時間是慣行農法的好幾倍,有些農民甚至用比有機標準更高的耕種方式來種植,成本自然不能相提並論。
相較於慣行農法的蔬果,友善或有機農產品的高價位是消費者卻步的主因,很難去推動它們的發展。店長陳可為希望能給農民適當的管道,提供他們專心種菜、精進技術的環境,等產量穩定增加後,便能較低的價格到市場上販售,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建立好的循環模式。
在粮心聚落,小農自行上下架並決定產品的價格,不但省去中盤商的剝削與食物運送中可能產生的耗損,也以更合理的價格到市場上亮相。粮心聚落當任的角色便是協助他們管理與販售,提供消費者最新鮮的蔬果,也將農友的經營成本降到最低。
提供小農販售平台外,粮心聚落也會在假日舉辦食農教育、市集活動,陳可為認為這是媒合農民及消費者最直接的方式。當消費者知道這些農產品的來源,再回去看售價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農民也能依消費者的喜好,調整農產品的種類與產量。
二O一三年,陳可為從台北到宜蘭經營餐廳,以友善農產品入菜的理念得到農友的認可,進而開始合作。使用在地的農產品,除了能減少運輸過程的碳足跡,也確保食材的新鮮度。而陳可為之後接下政府的企劃,成為粮心聚落的店長,提供農友們更多販售友善農產品的機會。
「彼此之間的信任,我覺得比有機的認證更為重要、更有價值。」廖俐瑜說,有機的認證需要龐大的資本,一般的小農難以承擔,所以店家與農民之間建立的互賴與信心關係,是難以撼動與取代的。
隨著越來越多人投入農業市場,經常能見到店家主打與小農合作。「我個人覺得是一種行銷手法」陳可為說,當購買的蔬果量不夠大、合作關係不對等時,對農民的幫助其實也微乎其微。
曾經,台北某知名百貨公司找上門,邀請粮心聚落到百貨公司前擺市集。當時適逢農忙期間,農民為了市集排除萬難,採收鮮果時蔬以及加工成果醬、蜜餞、果乾等商品。不料,在活動前兩天,對方臨時通知要取消活動,讓陳可為感到既錯愕又愧疚,而採收下來的蔬果該如何解決更是棘手的問題。
陳可為腦筋一轉,號召民眾拿家裡用不上的物品跟農民換菜,並將這些用品捐贈至當地教會。問題雖然順利解決,卻也宣告與百貨業者的合作破局。
「這其實也突顯說,部分商業空間,他們只想以小農作形象做招牌,但不需要的時候就一腳踢開,也不管你的死活。」廖俐瑜認為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儘管業者一開始是出於好意幫助小農推廣,但在更大的利益面前,小農的權益便顯得微不足道。
粮心聚落銷售最好的品項就是霜淇淋,主張不含乳化劑及食品添加劑,只用天然的食材製作,來這裡的人幾乎都會來上一支。霜淇淋除了好吃,製作過程也能消耗大量的「惜福品」,過熟或外貌不佳的蔬果都會被拿來當作原料,這也是粮心聚落推出小黃瓜、紅蘿蔔、蒜苗等特殊口味冰淇淋的原因。
消費者看到的第一眼通常都難以接受,但經過粮心聚落的調製,味道總是出乎意料的美味。有些家長回饋,小朋友吃過這些冰淇淋後,回家也漸漸願意吃這些蔬菜,這是令陳可為相當自豪的地方。
粮心聚落成立至今不過一年,他們靠著微小的力量去影響個人,再從個人擴及整個社會,希望有一天,友善蔬果可以出現在每個人的餐桌上。
採訪側記
踏出火車,一大片翠綠的田地映入眼簾,空氣中瀰漫著土地攪和水氣所散發的特有氣息。粮心聚落的裝潢很特別,周圍都是透明玻璃,屋頂採露天設計,讓人感到很親切沒有距離感,每隔五到十分鐘,更能聽見火車從頭上呼嘯而過的風聲及鐵軌叩咯叩咯的聲音,是非常特別的經驗。店員更熱情的招待我們黑豆霜淇淋,滿口豆香加上牛奶的濃郁,是外面很少能吃到的口味,令人印象深刻。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車站下的聚落 一起搭火車去買菜!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