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玉、吳承遠、郭卉寧 / 台北市
生活中一次性用品大量增加,加上現代人用完即丟的想法,人與環境的關係愈趨遙遠。從自己開始做環保,於是好日子設計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竹牙刷、蠶絲牙線、口袋便當袋等,以販售純天然家用品的方式,提供大眾對牛地球更和善的選擇。
「簡垃圾」是好日子創辦人簡仲威小時候的綽號,從小對清潔垃圾和回收分類就很固執的他,長大後也對愛護環境很執著,在成立好日子之前,他曾經到台北陽明山、台東池上種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身體力行減少垃圾量,用行動友善自然。
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難以完全杜絕塑膠製品的使用,簡仲威認為應該將「對地球好一點」的概念,散播給大眾,聚集群眾的力量,一起邁向「減塑生活」,才能真正對環境有幫助,這就是成立好日子的初衷。他說,友善環境是大家都認同的事,但如何實踐卻是問題,現代人生活步調快,沒有多餘時間付諸行動,使環保成為只說不做的口號。
如果環保能融入生活中,或許做環保可以變得更簡單,而「設計」是簡仲威找到的關鍵要素,將設計作為生活與自然間的橋樑,透過選用對環境無害的材質,製成日常必需品,即使沒有時時刻刻督促他人做環保,也可以達到相同效果。
好日子推出的第一項商品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牙刷,運用可分解的環保材質製成的竹牙刷,不僅呵護人的口腔,也照顧地球。簡仲威說,牙刷相對於其他商品而言,比較單純,沒有尺寸、季節的區隔,每個人都適用,也是多數人早晨接觸的第一個物品。因此,竹牙刷蘊含著另一個意義,希望消費者使用竹牙刷清潔後,自然而然,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做起。
除了竹牙刷外,好日子也研發蠶絲牙線,以天然材質取代市面上的尼龍牙線,帶給人體和自然更好的關愛。然而,設計出牙刷、牙線後,簡仲威發現,製造最多塑膠垃圾的元凶是飲食方面,無論是一次性餐具還是塑膠袋,都造成環境極大的負擔,於是他們積極思考可以減少垃圾量的方式,進而促成口袋便當袋 Pockeat 的誕生。
Pockeat 是口袋 Pocket 加上吃 Eat 兩個英文單字的結合,可以收進口袋裡的食物袋。這個特別的創意,來自簡仲威和共同創辦人高海琪日常的經驗,他們為了減少生活裡的塑膠垃圾,出門都會準備便當盒,但便當盒又大又重,每天攜帶其實很不方便,他們想如果有像購物袋一樣輕便、好收納,花色又多樣的便當盒,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投身無痕飲食的行列。
國外已經有很多食物袋的設計,由於東西方飲食習慣不同,國外食物袋並不適合放入有醬汁或熱湯的小吃,因此,他們決定著手改良食物袋,只要一有構想就直接縫出樣品,實際試用,再針對問題做改善,從樣式到材質都親自設計與挑選,足足花費近兩年的時間,才打造出專屬台灣人、台灣飲食的Pockeat。
為了將 Pockeat 和台灣緊密連結,在花色的設計上也頗具巧思,簡仲威和高海琪認為,市面上常見的圖形莫過於復古、幾何、北歐風等,鮮少有可以代表台灣特色的元素,他們希望以生活共同點為主軸,集結台灣獨有的特色,像龜山島、飛魚及紅檜,引起大眾的共鳴,創造出「台灣人才懂」的圖案。
即使 Pockeat 對於台灣人而言,是一個不曾接觸過的全新品項,但在募資階段便引發熱烈迴響,高海琪說,雖然擔心很多人是為了跟流行才購買,不過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或許 Pockeat 的好看、可愛,能成為消費者使用的動力。另一方面,為提升 Pockeat 實際使用率,他們在社群網站上成立社團,邀請消費者加入,分享使用心得,盼透過互相交流的方式,幫助大眾將食物袋應用在生活中。高海琪也說,之後可能還會以舉辦活動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實際使用它。
秉持著將環保落實在生活的理念,好日子不僅設計愛護地球的商品,連商品的包裝都別有用心,他們將 Pockeat 的使用說明書,印製在包裝的紙盒上,充分運用物品的價值,不造成絲毫浪費。好日子也持續觀察日常中,不利於實踐環保的事情,加以改變,品牌經理蕭蓉說,如果想在平常做環保,勢必要有一些改變,因為不是每一樣現有商品都對環境友善,需要開發一些新的品項,填補欠缺的部分。因此,好日子也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看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創造可以解決問題的商品。
未來,好日子仍然會以使用者需求為基礎,去構思、設計新商品,使做環保這件事能夠愈來愈簡單,容易上手,也會更努力推廣用心生活,愛護自然的概念,盼能與大眾一起對地球好一點,一起過「好日子」。
採訪側記
訪談的過程中,聽見簡仲威和高海琪對於環保的熱忱,令我非常印象深刻,他們不僅在台灣使用便當袋,甚至到國外旅遊時,也會使用他們隨身攜帶的 Pockeat ,踏踏實實地努力愛地球。雖然對我而言,環保仍然還是一件離人很近,又離人很遠的事情,但有了對地球,也對自己好一點的選擇,或許環保能慢慢地融入生活,使每個人都能夠在日常中實踐環保。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用心生活 讓地球每天都是「好日子」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