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柏蒼、陳博志 / 台北市
《PlayMusic音樂網》由張廷富創辦,提供許多樂評專欄,精挑細選年度專輯與單曲,以音樂結合故事。「我想打造一個社群音樂媒體平台 」,張廷富說,只要是好聽、能感動、值得推薦的音樂,不管獨立或主流,都會放到平台上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音樂,發揮《PlayMusic音樂網》的最大價值。
《PlayMusic音樂網》創辦人張廷富,因為熱愛音樂,在學生時期,時常在部落格寫下對音樂的想法,並且與其他同好交流分享。漸漸寫出心得的他,認為台灣沒有專門做音樂的媒體平台。在看到知名西洋音樂雜誌《告示牌》後,觸發他對於華語音樂平台的想像,打造一個社群音樂媒體平台 ,成為張廷富最初的動機。
身為平台的負責人,如何與團隊成員溝通成為張廷富必須面對的課題,「我的想法是要跟他們溝通我的理念,以及這個平台的價值在哪裡。」《PlayMusic音樂網》有別於一般媒體,團隊成員的文章不受題材限制,盡情發揮文字上的能力及對音樂的熱情,選擇自己想要寫的文章。
《PlayMusic音樂網》成立至今,發展出許多專欄,滿足讀者各種需求。其中的「樂評專欄」更是團隊花了很大心思完成,對於每一首歌曲的製作及編曲都會完整聆聽。張廷富說:「我之前問過一位專欄作家,怎麼一張專輯的樂評過了一個月還沒完成,他說每天至少聽好幾次,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樣,他不想為了趕稿而交稿,我們也很認同這個模式。」
曾經製作年度專題,《PlayMusic音樂網》找來十幾位樂評人,花了一個月時間聽歌撰寫。經過多次篩選聆聽後,從二〇一六年發行的華語流行與獨立音樂專輯中,選出年度值得收藏購買和必聽的華語專輯。包括「草東沒有派對」《醜奴兒》、楊乃文《離心力》、方大同《JTW 西遊記》等專輯。
賺錢不是主要目的,報導好音樂才是應該做的事情。對於《PlayMusic音樂網》來說,不被唱片公司及商業影響,是最大的目標,也是全體成員的共識。他們曾經在專欄上因為樂評分數太低,而遭唱片公司要求刪文,但是《PlayMusic音樂網》保持初衷,不受外界輿論影響,堅持寫出最客觀的評論。
除了流行音樂外,《Play Music音樂網》對於各種音樂來者不拒,包含獨立音樂。張廷富說:「我們的平台是所有聽音樂的人都會來的,平常不接受或是不知道獨立音樂的人,都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找到獨立音樂的歌曲介紹。」
攝影記者Susan表示,「我們的新歌推薦裡還滿多獨立音樂。只要覺得好聽、能感動、值得推薦的歌曲,我們都會放在平台上面。」
「希望每一個歌手都可以跟我們合作,沒有跟唱片公司合作也沒關係。你可能只是一個學生喜歡音樂,有創作音樂,都可以跟我們合作。」張廷富認為,只要做的是華語音樂,不管來自非洲、印度都可以介紹,挖掘更多投入在音樂上面的歌手是《PlayMusic音樂網》平台的價值所在。
音樂故事,是張廷富一直以來相當重視的一塊。他認為音樂是可以與許多故事結合的,包含戀愛、失戀、創業及小時候的故事,「可能在失戀的時候,剛好聽到某首歌曲,突然無法自拔地哭了。那些故事在回想的時候,除了失戀的痛以外,會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張廷富曾經找了幾位音樂界的朋友,請他們分享音樂故事,其中不乏許多私密故事。包含同志身分的音樂界朋友,在《PlayMusic音樂網》平台上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在那個還沒那麼開放的年代,是如何談這樣一場戀愛,短短幾句話,說明分開後的無可奈何,故事情節與陳奕迅的歌曲《內疚》意涵不謀而合。張廷富說:「我聽完覺得很感動,因為歌曲跟他的故事非常緊密。 」
對於未來的規劃,張廷富希望能夠發行可以永久收藏的實體音樂雜誌。以音樂背後的故事為主軸,期望讓人在讀過之後可以很感動。「二〇一二年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因為沒有一筆資金是不行的。」張廷富認為,必須要有一個商業計畫,讓投資人覺得這筆錢不會浪費,金主才會願意投資。
對於如何讓音樂圈更加蓬勃發展,張廷富認為眼光要開放,不管唱片公司、音樂人、創作人,都應該要走出世界,到其他地方找機會,不要只侷限於台灣。深知音樂這塊領域不好發展,卻不想為了商業利益消費歌手或音樂人,張廷富有獨特的堅持,對音樂的熱愛是支持他走下去的動力。
採訪側記
在與張廷富的訪談過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他對音樂的熱愛,以及他想在華語音樂圈有一番好作為的抱負,這如果沒有一定的熱忱跟毅力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們感到由衷的佩服。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華文樂評 音樂故事盡在《PlayMusic音樂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