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珩、李鎵妏 / 新北市
台灣新住民在生活上面臨著不小的困難,或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又或許沒辦法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新住民們由於語言的阻礙,經常不能及時收到準確的信息,導致權益受損。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的印尼新住民外勞關懷中心向新住民們提供相關課程來了解有關訊息,用心陪伴新住民的新生活。
禤美恩,現任印尼新住民外勞中心的主任,本身也是一名印尼華僑。由於一九九八年印尼的排華事件,被迫舉家搬遷到台灣,當時的她才剛上國中。來到台灣後讀的是華僑中學,認識許多華僑朋友。禤美恩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困難之處,大家都十分需要彼此。因此,大學時她開始參與一些關懷新住民的活動,開始接觸成為一名志工。
「其實我大學畢業之後先在一家雜誌社做美編工作,雜誌社也是報導印尼相關的新聞。」禤美恩一點一點講著自己的經歷。在雜誌社做了一年多之後,禤美恩接觸到愛鄰社區服務協會的機會變得多了起來,「當時也是剛好聽到愛鄰因為人手不足有這個需要,所以才決定全時間投入到協會的工作中。」在協會服務快兩年,禤美恩從一名志工變成中心的主任,想要為新住民們做的也就更多。
因為自己也是印尼華僑,禤美恩更能體會到新住民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要適應不同文化的困難之處。「大部分新住民的問題是來自家庭。新住民多是過來結婚,很多沒有感情基礎,本身在建立家庭,跟配偶的溝通,跟婆家的相處,種種的文化差異已經是很大的困難。」
中心曾收到過一位受到家暴侵害的新住民求助,這位新住民即使自己已經受到傷害,仍舊不敢報警,因為身邊的朋友一直在向她傳遞錯誤的訊息,告訴她報警之後自己的權益也會受到侵害。但其實新住民們在脫離了配偶之後是完全可以自我獨立的。在協會提供的幫助下,這位新住民即使與丈夫分開,仍順利地取得了孩子的撫養權,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很多時候新住民因為自身的知識水平有限,碰到一些事會感到害怕不知所措,很多權益沒辦法爭取。」禤美恩也曾遇到過一位來台灣不久之後便喪夫的新住民,因為這位新住民在台灣定居不久,很怕自己因此拿不到居留證,無法留在台灣。
現在協會的志工與工作人員,大多本身就是新住民或是印尼華僑,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心理上都能更好地安慰到新住民。協會有免費的服務專線,接線的都是雙語人員,能夠清楚地解答來自新住民的疑惑。
「中心的切入點是輔導,一個人的生活想要具體改變的話,自己的思想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禤美恩說。協會有一些免費的課程輔導給新住民,必要的中文班,也有英文班和電腦課。二〇一七年新開設印尼語班,提供給新住民的配偶和孩子。協會也會不定期開講座,主題通常跟家庭有關,比如夫妻的溝通,親子教育,金錢管理,促進新住民家庭的和諧。
現在的愛鄰協會工作環境並不充足,禤美恩期望以後能有更大的空間,能有更多的人關懷新住民的生活,聽到他們的需求。「關懷服務不能一個人做,需要一個團隊。一直吸收太多的負面情緒,自己也會不快樂。」禤美恩希望有更多的台灣人加入到關心新住民的行列之中來,讓新住民知道自己在台灣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採訪側記
愛鄰協會所在的地方是一層與其他幾個單位公用的空間,能看出規模並不大。在交談中我們得知禤美恩主任是從輔大餐旅系畢業的,在採訪結束後她還向我們詢問了輔大周邊的近況。主任言語溫柔,咬字非常清楚,雖然在之後還要趕去開會,仍然耐心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從心關懷新住民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