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10:01

「東風」十年 燎「土地復耕」之原

在台北市南京西路這一條繁華的街道上,有一間綠意盎然的辦公室,「東風經典食材」。作為台灣社會企業的先鋒,「東風經典食材」用了整整十年去推動「土地復耕」和「良知消費」,作為溝通農村與城市的橋樑,倡導「在城市風尚養生,助農村欣欣向榮」。下一個十年,這個浪漫與實力兼具的企業,要用一件秘密武器:土壤改良劑,悄然發動一場改良台灣土地的革命。

廣告人轉行第一步:踩著高跟下農田

創辦人李筱貞,原是一名在廣告界叱咤風雲的女強人。二〇〇四年,在一次擔任花蓮觀光顧問的機緣下,她走進了美麗的花海,卻驚覺花海背後是土地廢耕的現實。回到台北後,李筱貞便開始思考,如何去推廣種植來減少土地廢耕。憑藉廣告人敏銳的觀察力,她發現有許多野菜以前常食用,但如今在台北卻很難尋覓。於是她便著手在花蓮推動無毒的野菜種植,再引進台北銷售。

半年多的時間里,李筱貞將業務慢慢擴大,開始有了「冷凍有機蔬菜」商品線,打響「越忙越要smart」的口號,減少都市人準備食材的繁瑣步驟,吃得安心又健康。

李筱貞笑著說,自己剛轉行的時候還是一副都市女性的模樣,「我踩著高跟鞋下農田,農民們都驚呆了。」從前端的產地溝通、加工廠的選擇到後端的銷售,李筱貞都滿懷熱忱地親力親為。滿足消費者營養均衡的「有機蔬菜箱」,便是李筱貞統合不同有機產地、尋找符合有機規範的加工包裝廠的成果,通過網路訂購和宅配的方式,送到消費者家中。在「東風」六年的員工莊佳足感歎道:「我在務農家庭長大,特別能體會東風在採購時,全年以恆定價格對農戶採購的堅持與用心。」

一如流傳千古的「孔明借東風」,李筱貞也盼望在「東風經典食材」的努力下,可以喚醒更多廢耕的土地。「當時取名東風,一是因為我們主要與東部的產地合作,二是也想倡導我們東方的健康飲食。」李筱貞認為,比起西式飲食,東方飲食背後的文化和醫藥原理更為深刻,也更講究營養均衡。儘管當下養生之道流行,但消費者對身體需要攝入哪些營養依然只有零星片面的觀念。李筱貞說,「食物的攝取要均衡,不應該對某一方面的營養故意誇大。」因此,東風也一直在倡導營養均衡的觀念。

「東風經典食材」創辦人,李筱貞。 攝影/葉曼庭

十年之癢:使命達成,欲轉身離開

作為食農型社會企業的先鋒,「東風經典食材」近年來也見證了越來越多同業夥伴的加入。李筱貞坦言,「存在競爭是好事,可以讓我們台灣的食材更加多樣化。但對於企業的生存來講,這便是不小的挑戰。」

十年來,在市場競爭和人們消費需求的變化下,「東風」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產品線。李筱貞回憶說,早年在做野菜銷售時,有一家陽明山附近餐廳的主廚告訴她,有一位阿嬤吃了餐廳里的野菜說,她也會種。李筱貞便鼓勵主廚,今後讓這位阿嬤來供應野菜。「這樣阿嬤們就又可以把台北廢耕的土地利用起來了,這是好事。」「東風」便慢慢地減少了台北野菜類的銷售。李筱貞發現,近幾年來年輕人越來越不愛吃米飯,這與DGI低糖飲食的興盛有關。因此,「東風」不僅在官網上向消費者普及DGI飲食的有關知識,更以花東滋養米加上「東風」的去米糠蠟專利技術,推出低GI主食,去蠟糙米。

除了外部的競爭,「東風」自身的發展也面臨了瓶頸期。在「土地復耕」的推動方面,從十年前的形單影隻,到如今愈來愈多的同業夥伴以及政府加入;「良知消費」的概念也逐漸被媒體及大眾所熟知,「東風」也一路盡到自己的責任,保證蔬菜的裝配完全合乎有機規範。如此想來,「東風經典食材」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縱使不捨,李筱貞安慰自己可以安心地離開了,做其它自己想做的事情。

轉型之路:維護土地要有義氣和實力

正當李筱貞萌生退出市場念頭時,轉機意外地出現。有一家生產土壤改良劑的公司一直是「東風」的忠實消費者,主動找上門尋求合作,希望能攜手推動以環保劑代替農藥,從根上改變台灣土地質量,從而促進農業發展。

這對李筱貞而言,簡直是上帝給她的安慰。她說,當「東風」的發展遇到瓶頸,整個團隊都感到落寞與沮喪,這不是同業可以體會的。因此,李筱貞和環保劑公司一拍即合,馬上便將環保劑投入產地實際試用。

土壤改良劑的主要成分是甲殼素與純二氧矽,通過甲殼素專利離子技術,改善土壤間隙讓根系有更多生長空間,從而更易吸收土中的空氣、水及肥料;奈米級的二氧化矽有殺菌的作用,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增生。次成分鈣和鎂,則為土壤提供主要養分,幫助植株健康成長。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的吳正宗老師提醒說,農友在噴施時應佩戴口罩,若長期吸入二氧化矽粉塵,有罹患「矽肺病」的風險。

「我們這次從頭做起,從大面積的土地改善,農民耕作方式的監督開始。」李筱貞說,八個月試驗下來,可以明顯看到試驗田的產量比普通田多了百分之二十。土地變乾淨的同時,農民有了更多收益,熱情自然高漲。

花蓮農民噴完土壤改良劑插秧後的田。 圖片提供/李筱貞

李筱貞心懷浪漫的念想進入食農領域,她很感激如今在保留「東風」原有產品線的同時可以有機會去緩慢地、從根本上地改善土地。「十年前,我們基於一股對台灣土地的義氣闖了進來,但十年的沉澱讓我們更加明白,我們不僅要有義氣,更要有實力,有真正的解決方案。」

在產地推行土壤改良劑的過程中,「東風」會與各地的意見領袖合作,傳授給他們經驗和話術,讓他們去影響在地農民。「體驗式教學」是他們常用來影響農民的方法。讓農民先拿出部分土地使用土壤改良劑,幾個月後便能看到顯著的變化。「隔壁的農民也會來問,怎麼這家的苗長得比較快呢?農民們口耳相傳,自然就達到了推廣的效果。」

花蓮農民將土壤改良劑稀釋後噴灑在土地上。 圖片提供/李筱貞

李筱貞說:「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中影響志同道合的一批人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食安聯盟消費合作社總經理曾人達,八年前離開金融業後便常親子下田體會農業生態,多年來在對社員採購有機蔬菜的服務上,也常委託「東風經典食材」,每週四天定期從花蓮的集貨裝配場宅配到社員家中。對於「東風」新發經銷的土壤改良劑,曾人達說:「我們合作社希望與東風聯手合作,協助農民減少用藥,讓更多從事慣行農法的農民願意轉型成友善環境。」

「真的很開心我們可以往下一個階段前行。」談及對未來的期許,李筱貞的雙眸閃閃發光:「繼續維護台灣土地的乾淨。」

採訪側記

採訪結束的時候,李筱貞給我們看了一樣擺在書櫃最上方的東西,牛軛。她說,在創業第一年,自己雙手拿到它的時候,便開始冒冷汗:可能會被這個東西綁十年。沒想到,「東風」十年真的倏忽而過。

延伸閱讀

飛夢林咖啡館 許弱勢青年一個未來

東片「寶石村」:八大農場攜手地方創生

「地下區長」黃慧珠 用鳳梨帶動社企


「東風」十年 燎「土地復耕」之原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