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逾卅年傳統 推動扯鈴創新與普及

劉俐君、蔣昕蒨、鄭芊芷  / 宜蘭縣

扯鈴在宜蘭縣成功國小發展超過三十年,面對時代變遷,他們改變表演形式,從原先結合民俗舞蹈劈腿、側翻等動作,到現在配合音樂律動。學校面臨少子化衝擊,老師也因應提出普及化的對策,結合家長會的力量,給每個孩子一顆鈴,讓他們及早接觸學校的這項傳統。讓學生培養專注度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並有自信在舞台上表現自己。

傳統玩出新花樣 代校表演爭光

扯鈴隊在宜蘭縣成功國小至今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在起初發展的三項民俗體育項目,跳繩、踢毽及扯鈴當中,扯鈴是唯一一項不曾間斷的。扯鈴當年是配合游久美與方黃哲這兩位有扯鈴專長的老師,開始在學校推動的,成功國小體育組長,同時也是前扯鈴隊老師的賴昭旭表示有一些老師因為縣外或縣內調動,離開了成功國小,因為師資缺乏而導致民俗體育項目難以推展。以往挑選扯鈴隊學生,會要求要有舞蹈底子,以配合做劈腿、側翻等的動作。但傳到現在第四代的老師,風格已經漸漸轉變,成為以扯鈴動作為主,搭配音樂節奏的表演。

賴昭旭是成功國小扯鈴隊第二代老師,同時也是現任體育組長,對於扯鈴隊的發展頗有感觸。攝影/蔣昕蒨

另外一項改變,則是挑選學生的方式。以往的扯鈴隊學生是從民俗舞蹈的隊伍中挑選而出,因為隊伍中以女生居多,因此扯鈴隊以往的成員也以女生為主。第一代的老師游久美及方黃哲在挑選時,以班上的前三名為主,因為學生原則上都從零基礎開始,所以希望挑選的是一些理解力好、吸收較快的孩子。但隨著少子化,班數縮減,現在以學生自由參加為主,吸引不少男同學加入,扯鈴隊一位男同學黃均皓就說:「看到別人玩的時候覺得很酷,然後就覺得很好玩,所以我就也想要玩。」

因為扯鈴隊至今已發展為成功國小的著名特色,又能代表中華文化,因此他們會受邀到一些大活動表演,例如羅東的藝穗節踩街活動及宜蘭童玩節,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這樣的大型活動中,孩子們有機會參與團體表演或個人項目,必須面對台下的觀眾,能幫助他們增加自信。

訓練手眼協調 提升孩子合作能力

除了自信之外,孩子們最明顯增長的的就是手眼協調能力,雖然扯鈴招式中,腳部的動作較少,但是因為拋接的動作很多,只要一點點的誤差,扯鈴可能就掉到地上或是落在自己頭上。在表演中,線上同時有兩顆鈴、三顆鈴,也是十分常見的。因此在長時間的練習下,扯鈴隊孩子的手部動作及眼睛能配合得更好,更精準,相對其他孩子協調性也就更好。

雙鈴(遊龍戲鳳)。攝影/蔣昕蒨
大鵬展翅。攝影/蔣昕蒨
抬頭望月。攝影/蔣昕蒨

在扯鈴比賽以及表演中,也包含兩人至八人的團體項目,雙人共同用四個鈴表演,也就是一人兩鈴,算是基本動作,更進階的還有兩人六鈴,其他還有兩人一繩一鈴、雙人繞腳等動作,考驗兩人之間的默契。而八人項目雖然看起來壯觀,雖然練習起來費工,小朋友卻也特別喜歡,扯鈴隊現任老師黃慶恩說:「團體真的是很辛苦又很難練習,但是你會發現到其實小朋友很愛,你就會在扯鈴當中發現他們團體合作的感受,八個人要同時完成一個東西,然後他們那種成功的感覺,會讓我覺得還蠻欣慰的。」

學生黃均皓說:「要比賽或表演的時候,就是有人故意不做或不配合」,但在老師出面協調之後,繼續一起努力。練習時孩子們相互溝通、學習,還會看見學姊喊節拍、帶領學妹的場景,在練成之後,一同參加比賽,上了場就是展現團體合作的時刻,信任自己的隊友,完成比賽,最後一起享受成果。

讓孩子在課餘時間有開闊視野的機會

黃慶恩是扯鈴隊現任老師,正針對於扯鈴隊推動創新以及普及化。 攝影/劉俐君

由於成功國小推動扯鈴多年,在宜蘭地區有一定名氣,在童玩節的表演中,也會與縣政府邀請的國外民俗表演團隊交流,並在學校舉辦交流茶會,讓孩子可以和遠道而來的外國朋友互動、玩耍,開闊他們的視野。「其實我們交流就很單純是小朋友跟他們一起玩,那其實外國團隊的人都是覺得我們的扯鈴很新鮮,然後我覺得扯鈴是很容易上手的,所以交流來講整個氣氛是很熱絡的。」黃慶恩說。

扯鈴隊會固定參加宜蘭縣中小學民俗體育競賽,並獲得優異的成績,如在一○六學年度,拿下國小女生組個人、雙人與團體賽冠軍,及男生組雙人、團體賽亞軍。比賽的歷練,讓孩子能勇敢地站上舞台,將平時練習的成果展示給人們,而辛苦的汗水最終也化成甜美的果實。「很佩服自己可以一個人去比這些比賽。」、「扯鈴能帶給我快樂,能把煩惱忘掉。」曾參加過各種比賽的黃均皓與陳丞恩說。

面對來源困難 結合力量推動普及

目前扯鈴隊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選材,有些孩子可能具扯鈴的天分,但卻沒有較大的興趣,即使有興趣,也可能因需要長期接受訓練,在時間上無法配合而作罷。另外,由於成功國小的校內社團眾多,學生可以選擇參與的種類也更多,扯鈴就不會成為第一個志願。學生在社團上有更多的選擇,加上少子化的原因,班數縮減,賴昭旭說:「把這五個班分配出去,其實可以分配到各個項目的學生都很少。」

過去,在黃慶恩擔任一年級體育老師時,會安排十週的扯鈴課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扯鈴,家長會甚至會在新生入學時送給每人一顆扯鈴,讓剛進來的孩子接觸學校的特色運動。而目前除了校隊及三、四年級的校隊籌備隊外,還有收費性的課後社團,由外聘老師指導,有興趣的同學都能參加。

教練希望做到讓扯鈴在成功國小普及化,除了上述的做法,他鼓勵孩子去參加宜蘭縣的扯鈴繞腳比賽。繞腳是扯鈴招式當中較容易學習的,所以不是校隊程度的孩子,也能練成。另外,教練也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在只有一個老師的情況下,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與模仿,除了能減輕老師的負擔,也能增進同儕間的互動。「他們可以互相模仿學習,這是很重要的,其實有時候同儕,或者是我有推學長學姊、學弟學妹制的話,互相教學,對老師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繞腳是扯鈴招式當中較容易學習的。 攝影/蔣昕蒨

黃慶恩認為扯鈴算是華人代表性的童玩之一,學會後不但能成為自己的才藝,如果有機會到國外,也可以表演給外國人欣賞。他希望能透過提供這樣的學習場所,讓孩子知道扯鈴的存在,進而想要了解與學習。看見學生努力練習的身影與比賽得獎後成功的喜悅,教練說這是他最平凡、幸福的滿足和欣慰。

採訪側記

扯鈴隊的孩子都十分熱情、活潑,雖然練習時間只有短短的午休時間,卻都很把握機會努力練習。從上課的方式可以看出,教練並非是一個嚴肅、嚴厲的老師,而是跟學生成為朋友,愉快地互動,在過程中也協助我們許多,讓拍攝與訪問能更順利地進行。

延伸閱讀

中正民俗體育班 傳承傳統藝術

除了運動 瑞芳國小用跳繩教學生更多

龍獅技藝隊 傳承民俗也創新文化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傳承逾卅年傳統 推動扯鈴創新與普及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