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誑新聞》帶你戰勝媒體巨獸 聰明看新聞

蔣昕蒨、鄭芊芷、劉俐君  / 基隆市

近年來,媒體的亂象不斷影響著閱聽人的認知與生活,許多人卻沒有能力辨別具有瑕疵的新聞資訊,只能被動接收。阿普蛙工作室開發出一款桌遊 — — 《抓誑新聞》,透過遊戲的方式,帶領大家找出新聞潛藏的問題,學習識讀媒體的能力,並達到推動公民教育的目的。

透過桌遊 培養閱聽人的媒體素養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過去形容人知識廣博,即使不出門,也能遍知天下事,如今也能用來形容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人們每天藉由報紙、電視、網路等媒體,獲取新聞資訊、得知時事,但有時卻無法辨別內容是否屬實或有所缺漏。

阿普蛙工作室一開始只是一個桌遊社團,由當時擔任社工師、用桌遊與孩子互動的林侃眉,找來心理系畢業,曾是行政助理與編劇的國中同學吳健毅,在工作之餘一起研究桌遊。 在滿足了娛樂的需求後,他們開始想尋找更有意義的事情來做,讓遊戲也能發揮其價值。於是,在發現了如今的媒體亂象之後,各種不實、容易誤導民眾的報導內容充斥著日常生活,「如果首先媒體本身傳遞的資訊是有瑕疵的,而公民也沒有能力辨識的話,那這個影響就一直無限的擴散下去。」執行長吳健毅說。

他們認為閱聽人需要擁有良好的媒體識讀能力,便推出《抓誑新聞》,讓人們在遊戲過程中學會分辨出隱藏在新聞內容中有問題的部分。

找出四大「毒物」 讓新聞恢復正常

《抓誑新聞》由二到六位玩家組成「媒體巨獸」與「識讀者同盟」,「識讀者同盟」必須打敗「媒體巨獸」以取得勝利。擔任媒體的玩家會隨機抽取一則新聞,並播送新聞內容給識讀者,識讀者要從聽到的報導中,依序分辨出三段內容分別含有哪些毒物,並正確配對。

遊戲中包含的「四大毒物」是「刺激」、「標籤」、「誤導」、「置入」,刺激指的是含有辛辣聳動或訴諸感官刺激的內容,如詳盡描述殺人細節等;標籤是指將某些人或族群跟特定的行為、議題連結,形成標籤;誤導是將錯誤的資訊傳遞給大眾;置入則是於報導內容中提及某些商品、思維或政令。這四項都是新聞裡常見的問題。

吳健毅說:「《抓誑新聞》的重點就在於讓玩家去體驗說,我們把由公民課本講的媒體犯的一些錯誤,整理成四種概念,那你如何去揪出這四種概念。」從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來訓練玩家挑出毒物、找出問題的能力,並應用在生活中所看見的新聞報導中。

阿普蛙工作室成員林侃眉(左)、吳健毅(中)、李庭欣(右)講述《抓誑新聞》的意義。攝影/鄭芊芷

非專業背景 自我摸索學習

由於吳健毅、林侃眉與後來透過教師研習加入的李庭欣,都不是擁有專業新聞背景的工作者,在有了《抓誑新聞》的想法之後,積極做了許多準備,「首先我先去把國高中的公民課本全部找出來,然後把跟媒體有關的章節也全部翻出來,之後全部看一遍。」吳健毅說他將課本中覺得特別有意義,並且有潛力發展成為遊戲、讓人體驗的資訊,如「置入性行銷」、「刻板印象的形成」、「暴力行為的複製」等可能影響閱聽人認知的現象,進一步整理,同時遇到不熟悉的名詞時,也會上網搜尋,最後才篩選出能融入遊戲環節的資料。

而桌遊中新聞素材的來源,一部分是由自己發想,一部分則是來自現實生活的新聞改編。目前三人除了這份工作,有的還身兼講師,到學校及社福團體帶領學生跟老師體驗遊戲,甚至負責其他專案的管理,時間的分配上比較不容易,所以在面對遊戲所需的大量新聞文本,也會參考真實的新聞,再詢問一些做新聞工作的朋友,得到建議。吳健毅認為有時參照真實新聞反而會顯得更有趣,如之前的南港小模命案,就有將它寫進遊戲,「其實不會缺乏素材,像我現在每天打開新聞,就會發現,哇,完美素材,直接加進去。」

阿普蛙在彰化女中舉辦媒體素養桌遊教師研習。 圖片提供/阿普蛙工作室

獲得回饋 與各方合作推廣

阿普蛙在各個學校舉辦活動與研習,帶領老師與學生們一起體驗遊戲,遊戲後從玩家得到的回饋與支持,是他們繼續下去的動力。「我覺得他們可以把這些遊戲效果延伸到生活當中,這是我們所期待的,因為覺得透過這種方式,才有可能真正去改變閱聽人的媒體素質。」他們希望透過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不再只是吸收知識的容器或工具,而是在經歷了某些有意義的事,從中產生感受,並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抓誑新聞》也與不同單位進行合作,包括各級學校、基金會、社區單位與兒少代表等,也特別邀請知名插畫師 — — nagee來繪製遊戲卡片的圖案,目前已經舉辦三百多場工作坊,累積時數突破一千個小時,他們發現不只學校,有越來越多人願意用遊戲去認識社會議題。

《抓誑新聞》預計會在今年上市,除此之外,他們也持續設計其他不同且具教育意義的桌遊,明年會與另外兩位設計師合作,推出關於性別平權及推廣台南陣頭文化的兩款遊戲。「桌遊不只老師他們可以帶回去使用,也可以幫我們帶來穩定的獲利,也代表著大家對我們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有能力去開發下一款遊戲。」李庭欣這麼說。

阿普蛙預計在明年推出的兩款遊戲《拚陣頭》與《家分題》。 攝影/蔣昕蒨

持續舉辦活動及創新 加深公民教育

未來,阿普蛙工作室也希望繼續與學校合作,透過辦理營隊,讓學生體驗到桌遊不一樣的玩法,「想在營隊操作的比較不只是視覺上的,聲光、物理上的效果,而是包含你跟其他角色、人物建立的人際關係,是在那個背景底下有更好的詮釋的。」吳健毅認為不斷學習新的東西與方法,並將所學結合起來,就能從當中發現可以利用的事物。

他們也一直在為公民教育付出努力,計畫明年舉辦遊戲教育者的論壇,讓教育工作者和桌遊設計師有一個平台溝通、交流,提供一個管道去討論遊戲、桌遊在教育圈能如何運用。

阿普蛙工作室利用各式各樣的議題桌遊,將公民教育融入遊戲中,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對社會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及關心,提升大家的公民素養之外,也希望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自己的想法。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基隆下著雨,花了不少時間尋找地點,受訪者還特地出來接我們,雖然三個人同時接受訪問一開始要進行調整,不過整個過程都還算順利,從受訪者的談話中能聽出他們對桌遊與推動公民教育的熱情,即使工作繁忙也盡力將心力付諸在上面。

延伸閱讀

用桌遊 讓年長教友感情更緊密

不插電程式教育 用遊戲學程式

特色化學桌遊 玩出孩子自信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抓誑新聞》帶你戰勝媒體巨獸 聰明看新聞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