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稻作價值 都市女孩下鄉打造尚水米

林芳志、傅筱珺  / 彰化縣

「我不和你談論社會,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請離開書房,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探望一群一群的農人,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詩人吳晟二OOO年的創作,那時青年返農村還不是一個熱門的選項;十年後,真的有人走進詩中那廣袤的田野,懷抱對農村靜謐,以及農作品質的高度期盼,希望每天吃進嘴裡的米飯,不再只是化學藥劑下施肥長大的畸形,她是現任溪州尚水友善農產的經理陳慈慧。

參與農業改革 出走都市重返農村

畢業於台大社會系的陳慈慧,學生時期就對台灣的農業問題特別關心,從二OOO年楊儒門反對進口白米,尋求台灣農作公平交易,抗議台灣加入WTO的白米炸彈客事件,到立法院快速通過農再條例的修法歷程。陳慈惠都有著實的研究。陳慈惠提到,大學與系上學長組成讀書會,討論台灣農業及農村生活的問題,也加入台大穀雨社,這也促使她日後想到農村工作的契機。

陳慈慧表示,大學畢業後之所以會遠從台北來到 一七〇公里以外的彰化溪州,是受到當時鄉公所主秘、吳晟之女吳音寧提出的「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劃」啟發,只不過,食農教育才剛起步,農村便迎來更大的威脅。二O一一年,政府決定每天從溪州發源的莿仔埤圳引六點六五萬噸用水供應中科四期,這溪州農村已經面臨限水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陳慈慧於是利用大學參與反國光石化農業社會運動的經驗,與溪州在地的年輕人和農民們組成「反中科搶水自救會」,透過肉身擋怪手、組織巡守隊看守水圳。長達一年不斷北上抗爭,最終才讓政府收回了手。而她也從此次的護水運動,看見農村生存的困境與危機。

創立溪州尚水友善農產 發揚當地稻穗光芒

因此,這一位不曾踏過田埂的都市小孩,在二O一一年走進這座近三分之二居民都在務農的農鄉,從頭學怎麼賣米。即便不是溪州在地人,仍甘願將青春歲月投注在溪州這個昔日糖業的重鎮,與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十 歲的年輕人,組成「我愛溪州」團隊,推廣溪州尚水農產。

「尚水」是台語「最美」諧音,也表達對灌溉水源的敬意。陳慈慧表示,溪州農民不計一切對環境的代價,只希望種出漂亮蔬果,但是她認為農業的價值不應只是如此,不能只是看到農作本身的經濟效益,對於地方環境及生物的生存品質也都必須負責。也因而,使她生起以環保無農藥的方式來進行耕種。然而,理想的巨人,永源站在彼端。

無毒的環保方式,衍生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收成量及雜草重生等問題。陳慈慧談到,改良的過程中請教過許多農業的大哥,也專研許多自然農法,最後與團隊討論出,或許以保價收購的方式,能夠換取農民對無毒養殖的信任。根據經驗,轉作友善耕作會損失一半的產量。於是,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提出一分地兩萬元的「保價收購」。尚水友善農產強調,只要農民用無毒方式種植農作物,就會以高於一般農產會社的三倍價格回收作物,一方面鼓勵農民,另一方面也保障友善農作的永續發展。然而,在帳面上對於常人來看,金錢數字或許非常吸睛,但對於溪州農民來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原因在於,「農民把自己的農地當作名片,作物種不好,雜草叢生會被別人嫌棄,鄰居看到會認為不認真耕作,因而覺得種植無毒農作被農產公司以保價方式收購,是一件丟臉的事情。」陳慈惠說。發現此現象,促使團隊中負責與農民溝通的夥伴陳懷寬,身體力行找來有經驗的農夫、聯繫學者與農業試驗所安定農民對於無毒轉作方式,作物收成會減半的心理。

溪州鄉大庄村村長陳元振表示,昔日身為農民的他,當初參加溪州尚水舉辦的青年農村體驗活動,一同與帶領許多都市青年下鄉體驗農村生活,共同討論「友善農業」在地施行的可能性。提到如何對抗種植過程中最容易碰到的稻熱病。陳元振說:「友善農業的作法是用糖蜜(產糖過程中的剩餘物質)加上活菌,讓病菌與活菌互相對抗」,其中與一般噴灑農藥最大的差別就是稻作產量會大幅降低。然而,陳元振認為如此友善的作法,倘若能讓稻田出現更多生物,提升生態多樣性,就算產量減少,這麼做還是值得的!

最終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沒日沒夜農民與團隊的共同合作與無數次的試驗,終於以圓滿豐收作結。在第一期十一 位農民順利收成後,也陸續有新的農民願意主動加入,因而促成無毒耕作品牌「尚水米」的誕生。

溪州村村長陳元振勵鼓勵年輕人使用自然農法及創新構想,提升溪州農業的未來。攝影/陳雲岫
溪州尚水稻作。圖片提供/溪州尚水友善農產

自然農法結合巧思 解決米糧過剩問題

濁水溪所灌溉的稻米,屬於稻米種類中的梗稻,俗稱蓬萊米。其中經濁水溪支流流經的溪州鄉,產出的尚水米,口感更是Q黏。農委會農糧署糧食產業組評鑑透過食味計,以電磁波照射米粒表面估計米粒表面的保水膜厚度,測量尚水米的品質與風味,量化而成的「食味值」相當高。加上尚水米,以無農藥的環保方式耕種更是贏得消費者的芳心,這也促使溪州農民爭相耕種,衍生稻作過剩,庫存囤積的壓力。 就在面臨尚水米難以銷售的情況下,陳慈慧與團隊想出,將尚水米以其他的方式再利用,其中結合其他原料製成的玄米茶及鬆餅粉便是如此。

尚水玄米茶,不同於市面上的玄米茶,以煎炒取代油炸,如此以來糙米的味道會伴隨沖泡的次數,將回甘的滋味悠游在舌尖的味蕾。陳慈慧也補充,有朋友甚至把玄米茶用來取代製作奶酪過程時需要加入的水,沒想到製作出來的味道除了有玄米的甘甜味,更能綜合奶酪的甜膩,如此意想不到不到的口感,讓人一試成主顧。

不僅如此,尚水米還有另一個更厲害的特點。就是由尚水米搭配蓬鬆發酵劑製作而成的尚水鬆餅粉。為了使吃起來的鬆餅能與小麥粉一樣有膨鬆的口感,在研發過程中,也曾歷經一翻風雨。大部分的米屬於秈稻(俗稱在來米),因為秈稻本身的直鏈性澱粉值在二十六至三十二之間,直鏈澱粉含量高,結晶度通常也會比較高,沒有嚼勁,口感不Q適合當做鬆餅的絕佳原料。但好巧不巧尚水米屬於台梗十六號的梗稻,直鏈性澱粉少,當做米飯吃Q彈黏牙,但是運用再製作鬆餅就會變得糊糊黏黏,吃起來必較像粿。

眼看著囤積在庫存的尚水米即將到期,正準備打算放棄的陳慈慧,在因緣際會下,發現如果將一部份的米熟化,然後加入生米,會提升整體的嚼勁,做出來的成品效果將近等於是用小麥所製作的鬆餅。實驗成功後,陳慈慧馬上透過網路推廣,深得許多家庭的支持,也在日後與南投玉山旅社合作,解決了農作物過剩的危機。

鬆餅粉及玄米茶也從此次的危機中,成為新的農產品。陳慈慧說:「如何將尚水米以不同的樣貌展現出來,對於農田環境及農民的心理,都是一種極大的肯定,也造就溪州尚水農產的成就感。」 。

陳慈惠手拿溪州尚水米及改良版的尚水鬆餅粉。攝影/林芳志

尚水的未來 溪州的展望

關於未來,陳慈惠提到,希望能夠將溪州的農產都外銷出去,並繼續堅持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往農作零浪費的目標前進。陳慈慧說:「雖然許多時侯有些溪州的伯伯婆婆,還是會為了能夠提升稻作的收成,很調皮的偷偷使用農藥,但是經過勸說通常還是會願意做出改變。」

除此之外,溪州尚水友善農產也會與地方的農友書店-成功旅社,透過教育的方式,宣導自然農法的耕種方式,傳承昔日在地糖業重鎮的歷史繁茂,將在地的傳統農作及地方文化,推廣至台灣各處,讓每個人皆能品嘗到那一羣一羣農人,辛苦沉默揮汗耕作的新鮮農作,以及溪州人對於自己故鄉土地的那份質樸之情。

自然農法無毒製成的溪州尚水米。 攝影/傅筱珺

採訪側記

透過本次的訪談,讓我深深對農村有了全新的定義,以往認為農村就是以噴灑農藥為耕作方式,但此次的彰化行,重新定義了農業的種植方式。其實就像陳慈慧說的,我們不能只是看作物表層的經濟效益,對於環境、人民之間的飲食健康,我們也應該處處留意。如何用心過生活,對自己負責,對環境負責,學習農人彎腰插秧的謙卑姿態,對土地有尊敬之心,我想是此次旅途採訪,最大的收獲。

延伸閱讀

彰化溪州青年再造地方文化

年輕夫妻關懷小農 為醜水果另闢新路

重回池上「源」頭 種出「天然」米糧

苑裡用心米舖 讓你買到用心吃得安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翻轉稻作價值 都市女孩下鄉打造尚水米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