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圖書室 凝聚台灣人的在地意識

黃書瑜、葉偉璇  / 嘉義市

台灣圖書室是一個小小的閱讀空間,擁有滿滿台灣歷史以及現狀的藏書,他們希望透過閱讀和互動,凝聚台灣本土意識,讓台灣圖書室成為台灣人的基地,以及彼此分享、討論的平台。

從工作陣到圖書室 攪動人們對在地的重視

台灣圖書室的成立是源於一九八九年,當時有一群人在紐約成立了番薯文化工作陣,番薯文化工作陣是一個讓對於台灣本土議題有興趣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本土議題的地方,而這群人裡面有幾個是嘉義人,回到嘉義之後便在嘉義也成立了一個嘉義文化工作陣,這些人再次聚在一起後,就舉辦了許多議題包括政治、社會、宗教等等的講座活動,當時台灣剛解嚴,他們希望能透過閱讀和演講讓台灣人民知道自己的歷史,因此在一九九五年成立台灣圖書室。

張宏榮醫師是這個團隊裡的精神領袖,當時和嘉義文化工作陣的夥伴討論要用閱讀來啟發台灣人後,就積極蒐集了很多有關台灣本土的書。張宏榮醫師的太太鄭書勉說:「它叫圖書室,而且又是室而已,表示那個規模不是很大,就是一個小小的一個閱讀空間,讓大家願意走進來,然後進來這邊閱讀。」

台灣圖書室的書籍分類都與台灣在地相關。 攝影/黃書瑜

圖書室的重建 初衷不曾改變

台灣圖書室原本位於嘉義市中正路,那是嘉義文化工作陣的夥伴們認為必須要創建,來激起大眾本土意識的據點,而後來也成功創建了台灣圖書室,在那裡,重視台灣在地意識的人,常常都會在那裡聚會,探討政治、社會議題,但在張醫師過世後,因為精神領袖的逝去,原本的台灣圖書室便關掉了,書籍全部都放在地下室,無償提供重新開幕台灣圖書室場地的蘇育德教授本身就認識許多嘉義文化工作陣裡的朋友,但因為不住在嘉義,所以只能斷斷續續知道他們在籌備台灣圖書室的活動,此外,在嘉義工作陣中受張醫師啟蒙的徒弟洪雅書房的老闆余國信也覺得得把書在地下室是件很可惜的事情,他們兩人認為應該要重建台灣圖書室,讓這些書可以重新讓世人們看見。蘇育德教授說:「有一個圖書室在這,也許會碰到一些有興趣的年輕人,有這樣的連結也是很好的。」便將原先空在嘉義市區的房子無償讓圖書室重新開張。

雖然現在整個團隊的夥伴跟一九九五年成立的那些夥伴人都不同了,因為精神領袖不在,大家都各自去過自己的生活了,但鄭書勉說在他們決定要重建圖書室的時候,還是有許多重視台灣本土的知識份子願意一起加入,雖然夥伴不同,不過他們並沒有因為人的因素改變初衷,他們一直都還是以關心台灣本土的觀念在執行一些不管是嘉義在地文化的案子,還是一些舉辦的講座、讀書會等等。

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書勉介紹圖書室裡的選書。 攝影/黃書瑜

特別的選書 反映現在的世界

台灣圖書室的選書除了政治、社會議題,還包含了農民、勞工、環境等等。鄭書勉說:「為什麼去選擇這個新台灣文庫,這就是關於台灣的政治議題,而且在戒嚴時期,這些是禁忌的議題,因為會談到謝雪紅一定會談論到共產黨,而且會談到反對運動,所以是會被禁忌的。」雖然在當時被禁忌,但這些議題對於了解台灣的本土歷史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能讓大眾能夠得知過去威權體制的壓迫有多麼可怕。

圖書室還有《台灣作家全集》這套書,從鐵血詩人吳濁流、臺灣作家張系國等等,幾本書中便能發現這套書都牽扯到政治或是文學議題,這套書的特別在於它是用預訂方式預購的,因為當時前衛出版社要出這套書時經費並不足夠,要透過大家預購,讓出版社支付作家的稿費,才順利出版這套書。選擇這套書的原因在於當時許多作者,也都透過文學,將本土寫在作品中,除了橫跨日治時代到征戰時代的台灣民族詩人賴和與同時為著名社運者及台灣小說家的楊逵,還有會寫勞工議題的王拓等等。

此外,張宏榮醫師當時也買了《自然公園》這套書,這套書是早期以文學之筆關懷台灣環境的書籍,像是區紀復在鹽寮淨土中告訴大家要過一個簡樸的生活,因為身為化工博士的他在以前職場上深深體驗到,只要是化工的存在,對環境的迫害就非常的大,所以後來他就到鹽寮過著簡樸的生活。

或是廖鴻基的作品《漂流的監獄》,這本書是一個漁夫跟著漁船出去,在海洋裡面看到很多可以寫作取材的東西,也因為這些寫作材料讓他十分有感觸,它因而寫下了許多書,成為海洋文學作家。這本漂流監獄其實是在擬人化,他敘述兩隻魚的故事,一隻誤闖籠子而以為籠子是安全的,另一隻則不願意而闖出去,最後籠子裡的魚因為魚籠擠壓,變成一隻非常畸形的魚。

鄭書勉說:「(這本書中這些魚的)這個結果就很像在現實的社會裡面,你選擇一個在安全的環境裡面,跟你願意到外面去勇闖世界,那個是不一樣的,一個爭取自由,一個是在被限制在認為是安全的地方,結果是畸形的發展。」就像台灣人民如果一直受到這些體制的限制和迫害,終究也會成為變形的魚。他們認為文學的力量就在於能以文學的筆去比喻政治體制的自由跟不自由,和敘述以前、現在,甚至是未來的社會。

張宏榮醫師的畫像和表達年輕人的力量的標語。 攝影/黃書瑜

活動的互動 發現大眾對臺灣本土的關注和感嘆

台灣圖書室的活動大多以講座、讀書會為主。鄭書勉說她印象很深刻的是大概在三、四年前,槍殺警察的鄭性澤冤獄案後,有朋友租借台灣圖書室的場地想舉辦一場有關司法公正的說明會,他們邀請了鄭性澤和他的辯護律師,以及現在擔任時代力量的主席邱顯智,鄭書勉說:「我們圖書室只有張貼一個訊息而已,哇!那天竟然擠爆了!連外面都站滿了人,而且都是年輕人。」她說張醫師有說過一句話是「少年人的時代到了」,從現場便能看出年輕人對於冤獄、司法不公的案件的重視。

此外,有從台南來走讀嘉義的遊客,將台灣圖書室設定為他們來拜訪的一個點,那群來拜訪的大概都是媽媽或是小孩們,鄭書勉說她當時特地去朗讀一篇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及台灣文學作家柯旗化老師寫的母親的悲願,那是講二二八事件中一位母親,她的兒子在岡山火車站莫名其妙被槍殺,以母親的哭斷心腸寫出來的詩作,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個媽媽就當場哭出來,她說:「你會去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聲鶴唳,很多人活在那種恐懼不安,不管是本身或是你的下一代,都充滿著恐懼感,還有對這個政權無法去抵抗他的無力感。」

「革命尚未成功」 積極為臺灣的未來盡一分心力

鄭書勉說他們希望台灣圖書室是一個可以改變社會某些現況的平台或者是基地,但是他們認為自己做的還不是很夠,當時張宏榮醫師在一九九五年成立台灣圖書室不外乎就是要激起台灣人民的意識,改變當時威權體制壓迫的現狀現在他們依舊致力於激起人民對於民主的意識,他們認為透過一些活動的互動,是可以促進大家去思考的,因此他們在去年政黨選舉時,試圖舉辦一場市長候選人辯論擂台,卻因為市長不願意而失敗,但他們說他們不會放棄,會繼續為了台灣的人民辦這樣的活動。

鄭書勉說台灣圖書室現在有在做一些有關老房子的保存和阿里山駐館導覽等等的案子,這些都只是希望能有一筆錢讓台灣圖書室在運作,又真的能為嘉義做一些事情。她說:「同志仍須努力,我們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能不能在總統大選的時候,讓人民選出對台灣最有利的候選人出來。」

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台灣圖書室都是台灣人民能一起凝聚在地意識的基地。他們也希望透過這小小的空間,讓台灣人有個平台能夠共同分享、討論,激起大家的本土情懷。

台灣圖書室源起示意圖。 圖片製作/黃書瑜

採訪側記

台灣圖書室外的騎樓天花板是一個大大的台灣地圖,那是我對台灣圖書室的第一印象,走進台灣圖書室,小小的空間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架上每個分類都跟台灣在地相關,從農民、環境到勞工、政治等等,每個面向都在反映台灣歷史與現狀,走進小小的圖書室可以獲得滿滿的台灣知識。雖然圖書室很溫馨,待在裡面也很舒服,但走出來卻有一點點對台灣本土的擔憂,第一次來到這間圖書室的客人林俊翰說:「雖然是書店空間小小的,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凝聚台灣人民在地意識的地方。」我想這就是台灣圖書室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可以凝聚臺灣人向心力的地方。

延伸閱讀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讀出台灣好味

島呼冊店 翻轉嘉義生活的行動基地

洪雅書房 與您共享保育訊息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台灣圖書室 凝聚台灣人的在地意識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