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藝金工 存續三峽金屬工藝溫度

陳逸璇、謝德瑾  / 新北市

金工,是金屬工藝的簡稱,泛指以金屬為材質鑄造的飾品及用具,比方說,戒指和項鍊。溫清隆師傅入行三十多年,傳統學徒做起,經歷過金工的興衰,近年在三峽開設了「三藝金工工作室」的,除了持續創作外,還開設給民眾的DIY體驗活動,一方面拉近金工藝術與普羅大眾的距離,另一方面也是傳統產業的推廣傳承。

十三歲開啟的職人路

工作中的金工藝術家溫清隆,十三歲就入行。攝影/謝德瑾

談起入行金工的契機,溫清隆說:「那個年代,不喜歡讀書就要去學功夫!」當初,爸媽看他不喜歡讀書,成績也不見起色;正好身為銀樓珠寶師傅的舅舅剛退伍,要回台北工作,便在老闆答允之後,攜帶他北上,學起金工技術,打造戒指、項鍊等各式可以在銀樓看到的金屬飾品。

就這樣,十三歲小小年紀的溫清隆,對金工的行業內容和工作性質一無所知,也就老老實實地遵循傳統師徒制,穩紮穩打地在珠寶店當起學徒。起初,磨練基本功的過程就已不簡單,光是學習如何固定石頭、鑲進模板,就耗費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那一年是一九八四。三年多的學徒歲月,溫清隆主動積極地向銀樓裡的不同師傅尋求指教各人從鑄造到雕刻的作工撇步,「師傅們教的工法可能很類似,但從每位師傅的表達方法和創作經歷,都能帶來不同的激盪。」如今回首當年,他仍舊這麼結論那段日子。

純手工銀茶壺的製作。攝影/謝德瑾

剛出師的一九八〇年代,正是金工產業的盛世,台灣國民平均月收是兩萬八千元,而在金工這行,溫青隆的月入大概七到八萬。每天訂單接應不暇,飾品供不應求,熬夜趕工是日常。

然而,若是好景,就要不長。西元二〇〇〇年後,國內經濟停滯、景氣蕭條,民眾對高級首飾等奢侈品的需求大幅減少,國內金工產業亦滑進谷底。「那時候我平均一個月只能工作十五天,其他十五天都在休息,根本就是做一休一。」由於抵擋不住的現實壓力,他曾在二〇〇七年中忍痛改行,離開金工產業,當起手工肥皂的門市人員。

金工畢竟是從小到大的生活重心,所以在改行的日子裡,溫清隆始終對於金工始終持有難以取代的熱忱與眷戀。兩年後,景氣稍微回升,飾品業再度興起,經由朋友介紹,他又重返金工行業。

五年前,溫清隆在網路上看到三峽的返鄉青年共同創立的在地組織「甘樂文創」,徵求與工藝家們合作駐點,在園區內開設了個人工作室。於是,集「手藝、工藝、創意」為基本理念的「三藝文創」開張了。甘樂和三藝的合作,除了給予溫清隆一個創作基地外,還舉辦職人展,甚至提供給沒接觸過金工的民眾體驗手作的機會。

溫清隆的手工銀茶壺成品。攝影/謝德瑾

溫清隆回憶,從前三峽一帶的金工產業群集,可惜大多私傳,意即師傅們手把手地帶領徒弟技藝,讓金工技術傳承下來,然而在這些師徒的關係間,多是有血緣關係,使得技藝變相成為家族事業,難以廣泛流傳。然而今日的三峽,操持金工技藝之人日益減少,溫清隆透過工作室的推廣,則有望重振三峽的金工藝術。

打算成立工作室進行產業推廣之初,溫清隆曾專程到松菸誠品觀摩其他金工體驗組織的經營模式,「其實觀摩就是作為一個參考,客人可以體驗的樣式是哪些樣式、需要他們所準備的工具是什麼樣的工具等等。」他表示,師傅代工和素人體驗的工具其實完全不一樣,手作體驗的器材往往簡單許多,能夠掌握的飾品樣式也非常侷限,「所以重點是要可以在短時間內,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樣式。」

來到三藝金工進行體驗的民眾,除了可以自己挑選想要製作的品項與樣式,亦可依喜好決定金屬原料。關於原料部分,溫清隆解釋,金工創作偏好使用柔軟、延展性高的金屬,方便塑形,最常見的是純銀、再者則是銅和貴金屬類;遍布市面的K金在這裡反而較罕見於,因為合金硬度較高,製作起來也是相對困難。

製作金屬工藝的簡易步驟

前來參與體驗的部落客,曾在網路上分享銀質戒指的製作步驟:首先,選擇材料並測量指圍,用磨刀將銀條素材磨細磨亮,方便打印。打印要先選擇稍後要印上指環的字,並且事先在旁練習 — 溫清隆會給客人一塊銅片,方便練習敲打力道,因為正式打印時,即便敲壞也無法重來。接著,銀條根據自己需求調整長度,並扭成環狀。現場會有各尺寸量指圍的器材,客人們依據自己的需要,使用相對大小的量尺。調整好飾品雛形大小後,銀條兩端的接縫還得再用另一塊銀片融化密合。最後就是雕刻和拋光的處理,完成成品。

目前,參與工作室體驗活動的客人年齡層甚廣,從六、七十歲的長輩,到被老師帶領前來製作父親節禮物的小學生。此外,情侶更是大宗,客製或自製的成對飾品理當成為他們的最愛,配戴成品時似乎更難感受到獨特的溫度流動。

三藝金工在甘樂文創園區內的工作室。攝影/謝德瑾

採訪側記

採訪的那天,溫清隆師傅正在製作一個純銀小茶壺,就連接壺口的濾網,都是由銀片親自鑽鑿的。設計之精緻,做工之細膩,真的是機械代工遠遠不及的。每一門功夫從練就到傳承都得來不易,金屬飾品固然普遍,但在這個機械化的時代,傳統工藝才更成為瑰寶,內涵的文化價值,身在相同文化的我們都該珍重對待。

延伸閱讀

舊紙重生 記憶溫度躍然紙上

傳統美學新時尚 陳惠美的春仔花

三義卓也小屋 藍染升起的傳統時尚

大仙尪仔修復重任 陳啟文的匠人魂

友善創作者 「好好」分享手作的純粹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三藝金工 存續三峽金屬工藝溫度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