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家 甜蜜滋味的傳「授」者

徐浩一、湯義濂  / 宜蘭縣

曾經,台灣蜂王乳佔外銷日本的出口量僅次於香蕉,然而後來日本轉往向中國進口,使得台灣蜂農需要另外找尋新的出路。在黃東明的帶領下,一群宜蘭蜂農組成產銷班,班員們從蜜蜂品種下手,培育出耐力高、產量多的優良蜂種,並且實施分級管理、產銷制度等,產銷班能因此開拓出自己的市場,自家品牌「養蜂人家」也可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位。

黃東明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在養蜂產業中,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也沒有放棄自己家族的產業。攝影/湯義濂

辛酸養蜂人 黃東明的人生故事

留著一頭黑短髮,身穿一件俐落的白夾克,臉上洋溢著和善的笑容,這是黃東明給人的第一印象。黃東明,家族中第三代養蜂人,更是現今宜蘭知名品牌「養蜂人家」的創辦人,然而表面上看似一帆風順,背後也是有很多辛酸的故事。

黃東明家族的養蜂歷史可以追溯到他的爺爺,當年在苗栗老家的屋簷下發現一窩野蜂,索性釘上一個木箱來飼養,由此開啟黃家養蜂的篇章,父親也是一邊種植水稻一邊養蜂,直到一九七九年,黃東明從金門退伍後發覺傳承的重要,便返鄉接手家族事業,黃東明說,原本的養蜂業就像游牧民族一樣非常辛苦,必須到全台各地尋找可以採蜜的花朵,直到流浪到宜蘭,發現宜蘭的自然條件十分符合養蜂的需求,才會選擇在此地發展。

然而因為農民噴灑農藥的關係,使得黃東明幾百箱的蜜蜂間接被農藥毒死,損失慘重,讓他含淚回到苗栗老家重振旗鼓。再次回到宜蘭後,是靠著自己挨家挨戶去說服農民、農會,不斷宣傳蜜蜂對於幫助農作物授粉的重要性,甚至是以自己的蜂蜜作為擔保,才逐漸與農民建立互信基礎,雙方打造出一套合作模式,到了現在,更有農民需要向黃東明租借蜜蜂來幫自己的農作物授粉,使農作物能夠開花結果。

現在有許多農民向黃東明租借蜜蜂來幫助農作物授粉。攝影/徐浩一

邁向轉型之路 第一個蜂農產銷班成立

在一九七O年代,台灣的養蜂業可以說是發展最鼎盛的時代,所有外銷到日本的商品中,香蕉排名第一,蜂王乳排名第二,然而到了一九八五年左右,日本逐漸偏向中國購買蜂王乳,使得台灣出口量大幅下降,這樣的危機讓黃東明開始思考因應對策,黃家養蜂場的轉型之路就在這樣的契機下啟動。

「在轉型過程中需要一個班。」黃東明說,若還是用單打獨鬥的方式是打不贏外國蜂農的,希望能將大家團結在一起,用合作的方式一同為台灣養蜂業的未來鋪路,而他這樣的理念也得到當地九戶蜂農們的響應,於是全台灣第一個養蜂產銷班得以成立,黃東明更是出任第一任產銷班班長。

然而凡事起頭難,毫無經驗、資源的產銷班在合作上也是面臨許多挑戰,包括班員們的向心力不足、設備購買的資金來源等,黃東明說,要讓大家願意掏錢出來買養蜂機械設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需要身為班長的他到處與班員溝通,有時候甚至還要自掏腰包才能湊足足夠的金錢,「在短短組班那兩三年,真的非常辛苦。」黃東明感慨地說。

在黃東明的努力和時間的推磨下,現在班員們之間的感情就如同手足一般,再加上嚴格的品質控管、實施分級包裝、積極讓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等措施,蜂蜜品質屢創佳績,西元一九九七年,黃東明的產銷班更是得到全國十大績優產銷班的殊榮,從毫無頭緒的成班到後來的獎項肯定,黃東明的奉獻功不可沒。

「寄箱」 忠於品質的養蜂理念

「沒有品質就沒有明天。」黃東明表示,好的品質該從何而來,就是要回歸最基礎的養蜂方式。產銷班發現台灣蜜蜂的流蜜期很長,儲存蜂蜜的養蜂箱空間經常滿載,造成需要兩三天就要採一次蜜,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蜂蜜本身的成熟度不足,營養素也不夠。

因此產銷班便發展出「寄箱」的方式,寄箱是指在原本的飼養箱上再加蓋一層,形成樓中樓的概念,讓蜜蜂產蜜的空間變大,採蜜周期也從三天採一次大約八斤,改為六天採一次達二十五斤,六天採蜜的方式也可減少人力工資,蜂蜜裏頭的營養酵素,稱作活性澱粉酶,濃度也比普通飼養蜂是高出許多,這樣的創新飼養方式,也讓黃東明在二OO七年得到十大神農獎。

以寄箱的方式所飼養的蜜蜂,其蜂蜜品質也很高。攝影/徐浩一

氣候變遷 養蜂人家的新挑戰

由於近年來氣候變遷,全球蜜蜂數量銳減,對於整體生態圈有著極大的影響,台灣的蜜蜂當然也在波及範圍中。黃東明說,面對這樣的問題,必須要在飼養過程中搶先下手,培育出抗病力強、耐飢耐寒、產量高卻又相當溫馴的黃金蜂。

黃東明表示,一般養蜂只會注重蜂后的品質而忽略到雄蜂,他認為雌雄雙方都要具備優良的基因才可能培育出強壯的後代,把這些抵抗力強、耐性較好、產量高又溫馴的蜂種挑選隔離出來,以這些蜂種來繁殖後代,藉此達到優化改良品種的目的,歷經多年培育終於孕育出優質的蜂種,得到學術界、改良場的多方肯定,「甚至中國、韓國、日本、歐盟都來這邊要我們的蜂王。」

深耕品牌 積極擴展養蜂事業版圖

有了穩定的品質與出貨量,接著就要思考如何將產品推銷出去,曾有消費者說這些產品因為沒有品牌,擔心是假蜜所以不敢買,這樣的疑問使黃東明開始思考品牌對於自家蜂蜜的重要性,便在一九八七年成立「養蜂人家」,以這個品牌來包裝產品形象,又加上榮獲績優產銷班的榮譽、積極參加各大農產展銷會,逐漸在市場中打開品牌知名度。

現在的產品除了蜂蜜,還另外開發出如蜂蜜蛋糕、蜂蜜餅乾、蜂蜜酒等一系列蜂蜜商品。黃東明也說,自己在二OO三年時即有建立產銷履歷制度,是領先全國的一項創舉,消費者可以透過包裝上的QR code了解自己購買的產品是如何生產、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有無藥物殘留等資訊,也讓消費者理解產品的高單價,是源自於產品本身的高品質。

肩負社會責任 「蜂采館」的創設使命

二OO一年,闖出名號的養蜂人家受到宜蘭縣政府邀約,參加宜蘭綠色博覽會展覽,由於展場內容屢受好評,黃東明便趁勢在同年成立「蜂采館」,蜂采館的成立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遊客周曉純就在養蜂人家臉書粉絲團留言表示,館中服務人員態度親切,產品質量很好,除此之外更是了解到許多新的知識,對於蜜蜂在生態圈的重要性也有深刻的了解。

蜂采館副理盛冉冉表示,蜂采館除了作為展售產品的據點,更肩負向大眾宣傳蜂蜜文化的任務,這是一份社會責任,要打破消費者的錯誤認識,像是前段時間有許多遊客宣稱蜂蜜檸檬可以抵抗癌症腫瘤,來到館內爭相購買蜂蜜,蜂采館便會告知他們蜂蜜並不具有這樣的療效,儘管會導致遊客購買意願降低,但蜂采館是以推廣蜂蜜的正確知識為己任,而非只是一昧追求銷量數字。

黃東明說:「生態、生產、生活是必須要結合在一起的。」現在的養蜂人家從生產、加工、開設分店、建立博物館、生態館,都是層層相扣的,要讓消費者知道黃東明不僅僅只是賣價格,更還是賣價值。

採訪側記

這幾年由於地球氣候變遷使得蜜蜂數量急速下降,對於整個生態圈造成不小的影響,因此在採訪前我也很好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養蜂人家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黃先生是個非常熱情好客的人,豪不吝嗇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從剛起步時必須隨時移地讓蜜蜂採花製蜜,到現在可以直接在宜蘭發展,透過改良讓蜜蜂能不被氣候問題打倒,黃先生不僅只是個成功發展養蜂業的案例,對於現在的生態問題也是有極大的貢獻。

延伸閱讀

頤禾園農場 致力推廣良善的「小」農場

陸穀人家 清真認證的新屋米香

穩定蔬果品質 開拓彩色通路

更多報導請看 生命力新聞


養蜂人家 甜蜜滋味的傳「授」者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