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心社區 為長者量身設計餐食

牡丹心社區 為長者量身設計餐食 | 華視新聞

林雨萱、戴穎慈  / 新北市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在二〇一九年參與由「5%Design Action」主辦的計畫,與志工、學生一同設計適合長輩的餐食;帶領阿公阿嬤活動伸展筋骨、進行生活教育,並提供社區共餐、送餐服務。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附近建築彩繪展現社區共餐特色。 攝影/林雨萱

新北市第一個長照2.0 C級巷弄站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位於新北市新莊,是丹鳳里丹鳳社區發展協會,因人口數太多,一分為三的其中一個分支,由執行長陳專森與理事長潘素娥一同打拚,從年輕的時候就有「讓長者有地方可以去樂活」的構想,因為想和長者分享很多方面的事,不論是動態或靜態的,都很樂意和他們分享,漸漸地愛上和長者相處的時光。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剛起步時,蔬果來自志工捐贈,從自己家裡的菜園摘菜,或到市場買魚、肉,沒有現在的廚房,在各界的支持下,一點一滴成長為現在的規模 — 有廚房、接送行動不便的長者專用車。

政府規劃長照2.0政策,推動「ABC整體照顧服務體系」,根據服務項目將單位分為ABC三種。A代表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提供「居家服務」和「日間照顧」兩個服務項目; 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是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其中一項服務的單位;至於C級巷弄長照站讓失能長者可以在這裡共餐、促進健康,並且延緩失能。而牡丹心社區發展成為長照2.0 C級巷弄站之後,才獲得政府補助,在這之前並沒有受到公家機關重視;有別於過往參加的長者行動自如,能自行抵達活動中心,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素娥,開始到街頭鄰里邀請行動不便的阿公、阿嬤,到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參與活動。

長照ABC示意圖。 製圖/戴穎慈

老年人產生健康意識,從「吃」開始

活動包含各種生活教育課程,例如營養教育:長者因為塞牙縫排斥韭菜,但是經過講師宣導,調整進食方式 — — 反覆咀嚼葉菜,只吸收汁液,吐掉菜渣,改變長者因吞嚥困難產生的挑食習慣。

衛教宣導提升長者對於健康概念的重視,經由比較先前的檢測結果,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是變好或變差,長者會主動詢問如何調整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以增進身體健康。

「困難要自己去突破」,理事長潘素娥笑著說「一定都有困難啊!就看你如何克服。」。她坦言,時間常常不夠用,每天早上醒來,腦海就會浮現有關長者的大小事情,心中盤算今天要煮什麼菜、課程內容如何安排等等。

活動包含各種生活教育課程,例如營養教育:長者因為塞牙縫排斥韭菜,但是經過講師宣導,調整進食方式 — — 反覆咀嚼葉菜,只吸收汁液,吐掉菜渣,改變長者因吞嚥困難產生的挑食習慣。

衛教宣導提升長者對於健康概念的重視,經由比較先前的檢測結果,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是變好或變差,長者會主動詢問如何調整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以增進身體健康。

會定期到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收餐分析,修讀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博士學位學程的林建淵說「少油少鹽不一定適用在每一個老人或據點。」,會定期到據點參加活動的老年人身體狀況較正常,加上老年人對於蛋白質的攝取需求較年輕人大,因此,若是為了少油而減少肉類,在愈吃愈少、愈吃愈清淡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矯枉過正,產生營養不足、肌少症等疾病。另外,他也會與理事長潘素娥以及執行長陳專森討論菜色搭配、烹調方式,因應長者設計菜單。

社區共餐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素娥替長者打菜。 攝影/林雨萱

開心農場自製「生廚餘」

社區餐點的食材來源,包含新北市政府每週定時定量配送的惜食蔬果、到市場採買回來的魚肉,以及可食地景園區的蔬果。「可食地景」指的是 — — 種植在閒置地將兼具美觀的可食用作物。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的可食地景園區距活動中心,僅五分鐘步行路程,種滿各式蔬果,包含空心菜、甘蔗、咖啡、桂花樹等等;挑菜的爛葉切碎放進一旁的一廚餘桶,從桶子的水龍頭開關流出的葉菜汁液與水按固定比例製成「生廚餘」。葉菜汁液流乾之後,將菜渣曬乾成為菌種,再灑進桶裡使廚餘發酵,因此園區內雖然有三個廚餘桶,卻聞不到絲毫異味。

從牡丹心活動中心走到可食地景園區的途中有一塊地,除了種植咖啡,還有香蕉樹作為樹蔭。一杯咖啡從採集到烘焙全由志工一手包辦,「手工製程」是牡丹心發展協會的品質保證 — — 咖啡豆摘取之後先剝掉最外層紅色的膜,一分為二的咖啡豆經過一週日曬,再去掉硬殼。正因步驟如此繁瑣耗時,「牡丹心咖啡館」的成立頗有一番難度。

光啟高中學生到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義廚。 圖片提供/光啟高中學生 官柏均

青年機會教育,少年邊做邊學

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以「高年級設計師」計畫推出適合高齡長輩食用的餐食,光啟高中餐飲管理科主任李建軒,帶領學生到新北市社會局引薦的計畫實施地點 — — 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義廚。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的廚房設備專業度不如餐飲教室,藉此機會教育「當一個廚師,是來克服萬難,不是讓萬難、環境來克服我們。」,告訴學生「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要不要做。」相較於按部就班遵循教科書,踏出學校臨機應變、走入社區回饋社會,對李建軒來說,才是教育的真諦。

完成「高年級設計師」計劃之後,義廚們也隨著計劃的結束離開牡丹心社區發展協會 — — 廚師回到五星級飯店工作、同學回到學校上課。「因為畢竟年輕人要賺錢,所以做志工的都是長者。」里長潘素娥說到這裡,語氣透露些許失落與無奈,他們嘗試開設牡丹心咖啡館,甚至自行研發咖啡餅,可是少了年輕人一起發想、規劃,要透過網路行銷就有困難。她相信有年輕人的加入,能為牡丹心帶來更多活力與嶄新的想法。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一位阿嬤走來走去、忙進忙出,一問之下我才知道她已經八十歲,自己還沒吃飽,就先替其他行動不便的長者打菜;吃飽之後馬不停蹄地收垃圾,洗碗刷得比我認真,做事比我勤快,讓我自嘆不如。另一位九十六歲坐輪椅的阿公在等候專車接送的時候,跟志工邊聊天邊從輪椅底下直接掏出自己用毛筆字寫的春聯要送我,剎那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延伸閱讀

共享經濟基地 把居民「拌」在一起

從牧師變成老闆 讓社區供餐持續蔓延

改變從早餐開始 大樹下健康餐飲與你一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牡丹心社區 為長者量身設計餐食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