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新思維 用台灣藍鵲呼籲環境保育

陶瓷新思維 用台灣藍鵲呼籲環境保育 | 華視新聞

蔡麗雅、陳諆鴻  / 新北市

以宣揚環境保育為理念的陶瓷藝術家李國欽是,常以台灣特有的保育動物、花草做為題材,創作出一件件靈活、生動的作品,他的《登高 — — 台灣藍鵲》甚至是二〇一五年馬習會中,前總統馬英九送給習近平的伴手禮。精細、寫實的雕刻手法也讓大眾再次見識到陶瓷藝術的多元及可創性。

雕出新境界 李國欽的陶藝人生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屏東縣的李國欽,至今已投入陶藝創作三十逾年。畢業於復興美工雕塑科的他,選擇了陶瓷來繼續鑽研,「其實很多媒材像是木雕、石雕我也喜歡,但是我覺得陶瓷的材質最能表現出作品的顏色、狀態。」李國欽說。憑著對陶藝的熱愛,畢業後的他到陶瓷廠當設計師,七年的工作時光讓他熟悉了陶瓷的完整製作過程,設計、開模和成本分析等等,間接奠定了他日後成立工作室的根基。

在當時,陶瓷廠的業務幾乎都來自外國的訂單,製作內容主要都以藝品、禮品為主,大多都是瓶罐、器皿,這讓李國欽發現,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工作要求的商業化不合,因此他選擇離職,繼續深造製作技術。

離職後,他花了三年時光,先後向兩位陶藝大師范振金、吳毓棠學習「釉藥」的技術,他說:「如果沒有他們對釉藥的奉獻,我的創作生涯可能就不會這麼順利了。」釉是影響陶瓷成色的一大因素,除了控制燒窯溫度,更要配合溫度和釉之間的關聯性,才能讓作品的顏色生動、寫實,李國欽在作品正式進窯燒製前,都會先在實驗窯做實驗,將上釉、塑形上覺得有疑慮的地方先做測試,完後才正式開始燒製,也因為這樣,在實驗過程中學到很多製作技巧,更讓做出來的成品「失敗率」極低。

陶瓷藝術家李國欽。 攝影/陳諆鴻

用陶瓷說「保育」 生態保育取向之作

李國欽的作品風格不同於普遍陶藝家的路線,他鮮少創作花瓶、陶罐等等的器皿,他以雕刻花卉、台灣特有種動物為主題,向大眾宣揚環境保育的重要,也藉此讓世界看到台灣獨有的美麗物種。

小時候在屏東鄉間長大的他,平時就在大自然中到處遊玩,以前的環境並沒有像現在一樣遭到劇烈破壞,隨處可見多樣的花草和鳥類充斥山林,他更是常常和朋友相約海邊游泳,海水不但清澈還可看見小魚。但過了幾年後,從台北讀書回來的他再次踏進家鄉,卻發現環境變了調,海水變混濁、發臭、漂浮著垃圾,熱鬧的山林也變得空洞,因此,他決定要用作品帶起大眾的環保意識,呼籲大家重視生態保育。

櫻花鉤吻鮭、黑面琵鷺、台灣藍鵲等保育類動物都是他的創作題材,且以最熟悉的台灣特有種為主題,更能讓大家產生歸屬感和關切,他為了捕捉最真實的樣貌,親自到野外攝影,拍下動物們的外型細節、神態,不管是台灣藍鵲還是櫻花鉤吻鮭,在他的塑造下,皆是充滿動感、靈巧的樣貌。栩栩如生的創作讓大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這些稀有的台灣國寶,透過欣賞作品帶起對保育類動物的好奇和關心,李國欽的助理蔡敬蓉說:「有時老師也會提到小時候的情境,我覺得老師的風格除了生態保育,還有偏向自己對於生態的情感與記憶,老師在創作時對於觀察的部分非常重視。」李國欽將自己對土地的眷戀融入其中,以此傳達環境保育、生態復育的重要性。

台灣特有種作品,棲息在鳥巢裡的《護育 — — 台灣藍鵲》。 圖片提供/李國欽
李國欽的花卉作品《惜福 — — 泥與荷》。 圖片提供/李國欽

國禮級手藝 大受好評的細緻手法

作品多次被選為國禮送給外賓,李國欽說一開始完全沒想過會選到他,「政府從各地收集作品,然後再從中挑選,我真的沒想說我會被選到。」,他所做的《永續國寶 — — 櫻花鉤吻鮭》獲得前總統李登輝收藏,而《登高 — — 台灣藍鵲》是二〇一五年馬習會上,前總統馬英九送給習近平的伴手禮,《琵鷺之舞》則是被選為外交部贈送給外賓的禮物。三度受到國家重用,他讓更多人看見他的努力和成果,細緻的創作手法廣受大眾好評,也能更廣的向大家宣揚他的生態保育主張。

除了創作花鳥、魚類,李國欽還曾受新北市市定三級古蹟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的邀請,創作正殿《九龍壁》的大型陶藝公共藝術,製作長二・四米,寬八・六米的九龍雕塑,他笑說:「我一開始其實沒有答應,因為我沒有做過那麼大的作品,我也會擔心無法勝任。」,到最後禁不住請託他才答應。這費時一年多的創作結果十分磅礴,九條大龍盤旋在壁上,各有不同顏色,氣勢強大,作品完成後讓大眾驚艷不已,刷新了社會普遍對廟宇雕塑的認識,不再以為創作媒材只有石雕和木雕,陶瓷也是一個很棒的呈現方式。

獲得李登輝前總統蒐藏的《永續國寶 — — 櫻花鉤吻鮭》。 圖片提供/李國欽
李國欽雕刻大型陶瓷公共藝術《九龍壁》。 圖片提供/李國欽

經驗融入創作 未來走向寫意

李國欽早在二十二歲時就以創作《蝴蝶蘭》獲得台灣手工藝評選獎-優良獎,之後也入選南瀛獎、再次獲得台灣手工藝評選獎佳作,還受邀美國巡迴聯展《金雞報曉迎吉祥》,多次的得獎、辦展讓他知名度大開,尤其作品又受到政府選用和總統收藏,李國欽的實力備受肯定,直到現在,已經投入陶藝三十多年的他,仍然謙虛、勤奮的創作。

他將自己的陶藝生涯畫分為三個「十年」,前十年鑽研靜態花卉,第二個十年描繪動態的魚類,第三個十年則是鳥類,隨著歷練和技巧的提升,創作題材也越來越複雜。他說未來要保持「自然地」創作,順著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融入其中,尤其之前受同業前輩建議,在年輕時盡量做寫實的作品,等將來年紀到了,自然會走向寫意的路線,這因此奠定了他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完全寫實的風格慢慢蛻變為抽象呈現。但不變的是,他依然熱愛山水,依然想用作品來喚醒生態意識。

採訪側記

透過李國欽老師的作品彷彿親眼見到台灣特有種本尊,栩栩如生的創作讓我在採訪當下驚豔不已,尤其老師創作的目的是希望喚起大家的生態意識,用台灣特有種呼籲大眾重視保育,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可貴的想法,且作品都是他親身去拍攝、再創作出來呈現在大家面前的,讓我非常敬佩,也學習到很多。

延伸閱讀

家族四代產業 蘇正立「窯」出新篇章

參與式工藝 燒出三星之美的青花瓷

千年傳統釉藥技術 因化學而重生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陶瓷新思維 用台灣藍鵲呼籲環境保育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