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新媒體推廣思辨教育 打造哲學新面貌

哲學新媒體推廣思辨教育 打造哲學新面貌 | 華視新聞

鍾佳紜、陳琮文  / 桃園市

持續至今,許多大學預言將倒閉,二〇一四年台灣哲學學會辦了多場研討會,討論哲學系的未來。當時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博士班的的鄭凱元,創立哲學新媒體,推廣哲學普及,試圖改善台灣目前哲學生態的困境。

從困境中打造哲學新媒體

二〇一四六月二十一日,鄭凱元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篇名為 〈哲學家來創業: 打造哲學界的獨立新媒體〉 的文章,談論哲學系的出入,點出哲學普及教育不足與哲學界就業環境不佳的困境,並提出創立新媒體的想法。

一群哲學人看見此篇文章,深感傳統學術體制的限制,加上當時新媒體的變革,也開始加入鄭凱元的行列。二〇一四年十月,鄭凱元與成員共同成立臉書專頁,以及架設哲學新媒體的網站。負責製作兒童哲學影片的蘇子瑛說:「當初看到鄭凱元寫的部落格,馬上私訊給他,後來也投了履歷。就這樣和一群對哲學普及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了哲學新媒體。」

鄭凱元說:「哲學新媒體最大的特色,是將艱澀的哲學資訊與知識,轉化成一般人可以看懂的內容。」將內容分類、分級、分主題,如將專欄內容分為泛科學、時事評論、影評、書評、劇評等,在內容也進行難度分級,難度最低的內容,如討論日常詞彙、戲劇等生活層面的問題,難度最高的如討論尼采、傅柯、康德,讓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閱讀內容。也透過文章、漫畫、短片等管道,希望能讓讀者更親近哲學。

其中,哲學新媒體成員蘇子瑛,二〇一八年三月開始,與女兒拍攝兒童哲學影片「哲學床邊談,甜甜的」,紀錄與女兒的床邊哲學故事。如將哲學家用不同的動物做比喻,或是討論生活,如為什麼要說謝謝、人為什麼存在、和媽媽溝通最近想看電視等等,無論是哲學家或是生活議題,透過故事的形式,讓小孩能夠接觸哲學,過程中也嘗試親子的對話,希望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及想像力。至今已拍攝七季,蘇子瑛說:「希望透過影片的形式,讓家長也能嘗試和小孩談哲學。」

其中哲學營深受學校老師及同學的喜愛,哲學新媒體團隊透過桌遊、電影欣賞等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推理,以及思辨能力的訓練,如 Concept & Conception 桌遊,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未釐清、模糊的概念,透過這個遊戲讓他們反省清晰的思考及表達的重要性,在遊戲的過程,也鼓勵學生多發言多討論,激發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鄭凱元表示,學生的反應都不錯,「有些學生會覺得很新奇,因為他們很少做過深層問題的討論。」

哲學新媒體創辦人鄭凱元說,「哲學新媒體希望能成為哲學愛好者與知識之間的橋樑,提供一個具哲學教育、哲學思辨的產業,讓大眾看見哲學的魅力。」

創業與分享哲學的理想 備受挑戰

在初期文章時,哲學新媒體會吸引到一些哲學人來評論,對於文章的內容表達不滿,認為寫得不對、不好。「我們基本上給予內行者的回饋,其實蠻開放的。我們比較不會去做筆戰這種事情,會希望做一個有建設性的討論。」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邱獻儀表示,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經驗,沒有想到文章會吸引到一些哲學專業者來觀看。

「後來我們就會邀請作者,針對這位讀者的問題或是指出的點,再做一個澄清。」一來一往的哲學思辨,變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邱獻儀說,在這之後會正式寫成一篇文章,再次做個比較有意義且深入的論述。

除了文章上的討論,哲學新媒體常受邀到高中舉辦講座,或是開設付費課程,分享不同哲學內容,在哲學課中也遇到了困難,鄭凱元說,「我們習慣的教學模式,源自哲學系的教學體制,但出來開課,付費的學生希望能吸收有趣的內容。」講師們經過課堂,也深感教育性質的不同,嘗試在課堂學生的回饋中,調整教案內容。譬如在用字遣詞上減少學術性字眼,同時搭配有趣的互動教案,改從遊戲、問答課程方式,也藉著讓學生討論課程內容,了解學生在哪些詞彙上吸收困難,把課程改成循訊漸進式的問題題組,教導哲學概念,希望降低學生們對於哲學的排斥感。

鄭凱元回想當初創業初期,有感而發,「我們滿腔的熱情與理想,會花很長的時間去開發一個課程。但嚴格說起來,最後得到的費用與成本無法成正比,也讓我們發現商業模式的重要。」

邱獻儀說,「當時鄭文燦當上桃園市長,提倡青年創業,成立了桃園青年創業指揮部,鄭凱元剛好是桃園人,經過申請之後,哲學新媒體也因此進駐。」桃園青年創業指揮部提供哲學新媒體缺乏的商業模式,如進行行銷策略、廣告、計算成本、財務規劃、法律諮詢,或是提供具體的指導,如社群經營的方式、課程如何定價才有合理利潤等,經過桃園青年創業指揮部輔導,讓哲學新媒體營運漸入軌道。

鄭凱元(圖左)與邱獻儀(圖右)致力於提供大眾多元學習哲學的管道。 攝影/鍾佳紜

巡迴全台的哲學移動城堡

即便哲學新媒體提供多元的方式推廣哲學教育,但隨著思辨教育備受重視,鄭凱元說:「我們發現到蠻多學校的老師希望給學生上哲學課,但是他們並沒有哲學的專業知識,也沒有足夠的經費。」二〇一六年六月至八月期間發起了「哲學移動城堡 — 宅配哲學到高中」的募款計畫,預計募資三十萬元,舉辦六場場哲學桌遊、二到四場講座、二場哲學營。

經過多位學者的推廣,如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李賢中、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游淙棋、中正大學哲學系主任陳瑞麟等,最終募集到四十七萬元,在二〇一六年八月一日架設「哲學的移動城堡」網頁,開放學校申請。

因為一些教育單位的額外補助,讓哲學的移動城堡能擴及到幾乎全台各個行政區,也讓原本預計在二〇一七年一月結束的哲學旅程,延至同年四月,整個計畫增加了超過十個場次,總共服務超過八百位學生。

鄭凱元表示,課程設計會先與申請高中的老師進行討論,會依不同需求進行設計。其中以哲學桌遊最受歡迎,透過遊戲的方式破冰,然而進行分組討論,鼓勵學生思考。

在一系列的哲學講座中,也得到不少學生的回饋,邱獻儀說,「有些學生會覺得哲學很有趣,能刺激不同面向的思考,有些學生會覺得很累。但最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並不是排名前面學校的學生表現較好,反而是取決於導師平常是否有鼓勵學生思考。」哲學移動城堡到全台推廣哲學教育,從熱烈申請的狀況,也實際體會到高中對於哲學教育的需求。

哲學的移動城堡第一站前往馬祖高中。 圖片提供/哲學新媒體

做出創新 讓大眾主動親近哲學

「在青創這邊進駐,會發現我們跟其他的產業或是公司,很難與他們相提並論。因為他們的目標、產品都很明確,而我們賣的東西有點抽象。」邱獻儀分享,在與一般學員接受輔導時,有時仍會感到挫折。「我們會反問自己:我們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因為還賺不到錢,那還要不要繼續做?」

而哲學新媒體透過青年創業指揮部的推薦,參加了二〇一九年桃園市教育局舉辦的「社會教育貢獻獎」競賽,同時順利地獲獎。邱獻儀回憶,「這個獲獎,讓我們一直是蠻感動的,而支持我們的讀者們,也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們努力了四五年,確實是有被看見。」

獎項與讀者們的肯定,讓哲學新媒體更加努力在哲學思辨上做出創新。「我們基本上是致力於提供一個,將哲學教育、哲學思辨變成娛樂產業的平台。要先讓讀者覺得好玩,才有可能去教更深入的內容。」鄭凱元說,希望用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大家對哲學教育、哲學思辨可以主動的產生興趣。

哲學新媒體推出一系列的文創商品,譬如「杯具的誕生」,取諧音自尼采的《悲劇的誕生》,鄭凱元說:「利用惡搞的角度,希望能讓大眾用更有趣、詼諧的方式去認識哲學家。」

哲學新媒體新的文創商品,惡搞尼采的《悲劇的誕生》。 攝影/鍾佳紜

打造專屬自己的哲學健身房

「哲學不是灌輸性的,而是需要慢慢練習。」傳統認為,哲學課程是很一般老師講、學生聽的課程。因此,學生基本上不會喜歡這種死板的課程。邱獻儀說,哲學非常強調思辨教育,同時很需要聽眾有能力與老師互動、對談,甚至是將想法講出來,運用引導的方式,去了解哲學到底在做什麼。

鄭凱元表示,為了吸引對哲學有興趣,積極想要學習的讀者,未來希望把哲學新媒體打造成一個知性健身房,「透過提供專業哲學人當作教練,我們提供一些健身器材,例如哲學書籍、哲學線上課程。」

採訪側記

我們到中壢採訪,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於哲學充滿熱忱,除了看見他們對於哲學教育的堅持,反窺過去自己受的教育,也發現台灣對於哲學教育的不足。最感到佩服的是,哲學新媒體擺脫傳統哲學課的框架,帶給大家的是一場場思想上的旅程。

延伸閱讀

「打假特攻隊」 青抵陣力拒假消息

「逆風劇團」翻轉生命高關懷少年因戲劇重生

《圈外》集結跨領域創作 打破雜誌市場分類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哲學新媒體推廣思辨教育 打造哲學新面貌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