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亦庭、蔡昀真/臺北市、新北市報導】臺灣社會將月經視為禁忌話題,對於生理用品更是避而不談,這導致除了最常見的衛生棉外,女性不太認識、也不瞭解其他生理用品的使用方式。因此,在網路上化名「月經一姊凡妮莎」的曾穎凡,與「望月女子谷慕慕Good Moon Moon」的創辦人陳苑伊、史文妃合作,成立「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推出「女子選手應援包|校園生理期教育計畫」,讓女性認識棉條、布衛生棉、月亮杯、吸血內褲等多元生理用品,並能從中擇己所適。
顛覆「破處」迷思 教導女性正確認識棉條
曾穎凡在二〇〇三年到美國的大學當交換學生,當時她發現多數的美國女性都選擇使用棉條度過生理期,因為比起衛生棉,棉條沒有太大的存在感,較不會讓使用者感到不舒服,且也不會有異味產生。而置入棉條後,便可以自由地運動、游泳,即使經血量多或是有激烈的跑跳、動作,只要定期更換棉條,就不會有錯位或經血外漏的風險。
但多數的臺灣女性不使用棉條,因她們害怕將棉條置入陰道後,會難以拿出,或戳破「處女膜」。不過曾穎凡認為這些害怕與誤解,源自於不認識陰道的構造、不瞭解棉條的使用方式,故她成立部落格,從寫文章開始,傳遞正確的生理知識及棉條使用方式。比如處女膜並非一層薄膜,而是一圈環狀組織,而此環狀組織中間本就有孔洞(陰道口),以便女性排出經血,即陰道本來就有洞口,經血才排得出來,故並不存在戳破的說法。
因為曾穎凡長期致力於推廣棉條,棉條開始被更多女性看見、接受和使用。不過曾穎凡的推廣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曾面臨家人的不解與質疑。「我媽還曾經跟我說,我害臺灣的處女越來越少。」曾穎凡說。後來,她透過分享使用者的回饋:女性外科醫師在長時間的手術裡,無法定期更換衛生棉,但使用量多型的棉條,即可防止經血外漏;又或肢體障礙者難以一隻手更換衛生棉,棉條卻是能靠一隻手使用的。曾穎凡讓父母發現棉條能為女性帶來莫大的幫助,以此取得了他們的認可和支持。
對曾穎凡來說,帶領臺灣女性認識棉條只是她的第一步,之後她創辦「嗨!小紅!」網站和自己的棉條品牌,正式開啟她的「月經帝國」。曾穎凡更在二〇一五年發起「月亮杯計畫」,並結識計畫中的兩位成員,也就是「望月女子谷慕慕Good Moon Moon」的創辦人陳苑伊和史文妃。並且三人在二〇一九年一同合作,成立「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發起了「女子選手應援包」計畫。
「女子選手應援包」 為女性運動員加油
計畫的誕生,源自某次曾穎凡為了拍攝自家品牌的棉條廣告,找了體操選手作為主角。她原本預期運動選手應該是「最」會使用棉條的族群,畢竟若比賽當天剛好碰上經期,選擇什麼樣的生理用品,會實際影響選手在賽場上的運動表現與成績。但卻沒想到對方說,她自己與身邊的女性選手,還是較常使用衛生棉,甚至不太清楚棉條的使用方式。
以此為契機,曾穎凡找到陳苑伊和史文妃合作,並發放問卷,調查有在參與運動賽事的女性對生理用品的使用習慣。「裡面有一個問題是問她說,妳比賽當天用什麼(生理用品)?妳平常練習用什麼(生理用品)?」曾穎凡說,原先以為之前的體操選手只是特例,沒想到調查過後,發現情況比她們想的還「糟糕」,問卷裡約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女性運動員不會使用棉條。
於是,曾穎凡、陳苑伊和史文妃發起「女子選手應援包」計畫,將其上架到群眾募資平台,並制訂主要方向:針對體育班的學生舉辦生理期講座,並發放含多樣生理用品的應援包,內含寫有基本衛教和生理知識的生理手冊、多種款式的棉條、折疊杯體後,塞進陰道可承接經血的月亮杯、材質可以吸收經血的月亮吸血內褲、和衛生棉使用方式相同的布衛生棉與布護墊。
陳苑伊表示,採用為女性運動選手應援的概念,一部分是想讓大家有參與感。「你即使不是運動員,你也可以幫她加油,大家都有加油過吧?這就是其中一種幫她加油的方式,而不是(只考慮)我自己用不用得到。」她們希望能加強女性運動員對生理用品的認識,讓她們在賽場上可以更專注與投入,減少因經期而產生的影響或失誤。陳苑伊也笑著說,如果我們的應援包能成為這些女性運動員的後盾,誰知道她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臺灣之光呢?
認識多元生理用品 度過舒適生理期
「女子選手應援包」裡有生理手冊和月亮杯、指入式棉條、攜帶式短導管棉條、塑膠導管棉條、吸血內褲、布衛生棉、布護墊共七項生理用品。而曾穎凡指出,在所有生理用品中,僅有衛生棉會產生異味。因為經血在流到衛生棉上後,會接觸到空氣,導致細菌滋生,因而容易散發出異味。「可是它(衛生棉)是最多人用的,所以大家都會覺得經血會臭,可是其實經血是不會臭的,經血就是血的味道。」
月亮杯為置入性的生理用品,須把雙手清潔乾淨後再使用,使用方式為將杯體折壓成合適的大小,再推至陰道內,但因每個女性陰道的長度不一,因此要折成什麼樣的形狀或大小,也因人而異。且杯上印有刻度,可透過查看經血的量和顏色,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態。而置入月亮杯後,即可下水游泳,且月亮杯在洗淨後可反覆使用,若擔心生理用品對地球環境造成過大的負擔,則可使用月亮杯。
棉條同樣也是置入性的生理用品,故須洗淨雙手再使用。而應援包內含指入式、塑膠導管、攜帶式短導管三種不同款式的棉條,差別在於使用方式的不同。指入式須用手指將棉條塞入陰道,塑膠導管則須用慣用手的大拇指與中指握住導管中間的拿取處,找到陰道口的位置後,將導管的前端放入陰道,之後用食指推導管的後端,將棉條推入陰道,最後把導管取出,而攜帶式短導管則須先將導管拉開,後使用方式與塑膠導管相同。置入棉條後也可下水游泳,且棉條不易導致經血外漏,建議經血量多的女性使用。
吸血月亮內褲採用可吸收經血的材質製作,故與一般內褲一樣,直接穿上即可,但它經血吸收量不高,大約等於一片日用衛生棉的吸收量,因此為了避免經血外漏,史文妃建議在經血量少的時候使用,或「混搭」其他生理用品,比如再多墊著一片衛生棉。
而布衛生棉和布護墊與衛生棉的使用方法相似,但不同於衛生棉,布衛生棉與護墊須將棉布扣在內褲上,選用的布料通常較舒適、透氣。史文妃表示,過去她在使用衛生棉時,容易引起搔癢、過敏,甚至是起紅疹,但在接觸到布衛生棉後,困擾都被解決,她笑著說,根本是「一試成主顧」,推薦和她一樣肌膚敏感的女性使用。
「如果我根本沒有吃過越南菜,那怎麼會知道它合不合我的口味?和生理用品同理,如果我根本沒有嘗試使用過棉條或月亮杯,甚至是其他的生理用品,那麼我怎麼會知道,我最適合用哪一個?」陳苑伊希望女性們能試過所有生理用品後,再決定哪個才是自己的「天菜」。「主要是看自己喜不喜歡,而不是我告訴你說,你一定要用什麼,這樣才好。」
不限年齡與性別 將生理知識帶進校園
「然後我們有遇到很多教練,年輕的男教練都超可愛,就會直接約我們去(演講),因為他說他不懂,但這感覺好像很重要。反而是女教練,比較難說服她,因為她都會覺得說,我以前也是這樣(貼衛生棉)過來的啊。」曾穎凡強調,棉條或月亮杯固然較不會影響運動表現,但不同於衛生棉只要把棉片黏在內褲上,它們是置入式的生理用品,需要放到陰道裡。因此,使用時須做好心理建設,並熟悉操作步驟,她建議體育班的女學生,可以先使用應援包內的生理用品練習。
除了本次計畫特別開設體育班的生理講座外,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一直以來也都有對非體育班的學生舉辦講座,從國小到大學。只不過曾穎凡表示,國小生的教材會獨立準備,主要讓大家認識月經從何而來。至於國中到大學,重點放在教導女學生認識、使用衛生棉以外的生理用品,並且透過播放男生測試衛生棉的影片,希望讓男同學產生參與感,不要認為月經與自己無關。
「我們的講座,其實向來是沒有一定指定要什麼性別來聽,其實不同的性別來聽,他會對彼此更瞭解,然後(可以)少了一些因為不瞭解的捉弄啊,甚至到霸凌。」陳苑伊說她到國小演講時,老師原本預計讓男生「退場」,但在聽了她的看法後,決定讓男同學留下來一起認識月經。
陳苑伊認為,談論月經的「態度」很關鍵。「如果我扭捏,看到男生就覺得不自在,那對方反而覺得中間有隔閡。」若能自然地談論月經與生理知識,對方也會認為這是稀鬆平常的事,不會感到尷尬或不好意思。
計畫圓滿落幕 未來持續為女性貢獻心力
「女子選手應援包」計畫到二〇二〇年一月正式結束,計畫的籌備與執行期共一年左右,期間發放了一百五十六盒的應援包,舉辦了共二十一場生理期講座。而生理期選擇權倡議小組想讓臺灣女性知道的是,女性對於生理用品是有選擇權的。因為每個人的經血量都不一樣,對生理用品的使用習慣也不同,因此,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生理用品。陳苑伊笑著說:「而不是說這個東西很好,你就一定要塞進去,而是這個東西很好,你可以考慮要不要用。」
而曾穎凡預計在今年或明年推出骨盆底肌的訓練器,因有過生產經驗或年長的女性,通常骨盆底肌會較沒有力氣,而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容易失禁或漏尿,因此曾穎凡希望藉由推廣訓練器,讓女性減少失禁的可能。且於今年四月,曾穎凡也到松山文創園區的「有機生活節」開設攤位,現場擺出棉條、月亮杯等生理用品,她認為讓大家看得到、摸得到,自然就不會認為這些生理用品是恐怖或陌生的東西。
採訪側記
雖然我是生理性別女性,但過去我僅認識衛生棉和棉條兩種生理用品,且只使用過衛生棉而已。而在我做事前的採訪功課時,才知道原來生理用品還有月亮杯、吸血褲,甚至是吸血海綿。透過採訪曾穎凡、陳苑伊和史文妃的經驗,也讓我可以實際接觸到我從沒見過的生理用品,其實這種感覺還蠻新奇的,我明明是女性,卻從來沒有被教導或介紹使用這些生理用品,覺得之後每個生理期都應該挑選不同的生理用品,來試用看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