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登場 民眾天文館賞奇觀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三百年一次的日全食奇景今天登場了,在台北天文館已經聚集很多民眾,想要透過轉播,看到日全食的畫面,現場的最新情況連線記者林仙怡告訴我們。

  7月22日上午,將發生本世紀內、全食時間最長的日全食天象;臺灣地區全程可見日偏食,食分高達0.85~0.75,是近年來食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食甚時(太陽被月亮遮蔽面積最大時),太陽將如一彎眉月般,非常特殊。

  為服務大眾,臺北天文館特地與中國國家天文台、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合作,進行7地日食影像聯合網路轉播,並經清華大學、成功大學與東華大學的協助,進行訊號分流,期望提供給大家一個流暢而壯觀的日食饗宴。

  7月22日的日全食,全食帶從印度半島西部外海開始,經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不丹、中國青藏山區,沿長江入海,到南太平洋離開。最大掩食點在太平洋北硫磺島東北方數百公里的海上。全球歷時(月影開始接觸到地球至完全離開地球)共5小時14分6秒,全食帶寬258.4km。可見日全食的陸地區域中,以中國長江流域預估的雲雨機率最低,許多城市如成都、重慶、武漢、蘇杭、上海等都位在全食帶內,預估將有數十萬人湧入長江流域一帶觀賞日全食。

  本次全食時間之所以這麼長,乃因地球於7/4上午10點通過遠日點而使太陽視直徑較小,月亮又恰好在7/22凌晨4:16通過近地點而使月亮視直徑較大,兩者效應相加,使食分(月球視直徑÷太陽視直徑)高達1.0799,日面被月面遮蔽的時間相對較長。全食帶的最大食點位在硫磺島東北方海面,全食時間長達6分38.8秒;下一次要達到如此長的全食時間,得等到2027年8月2日(6分23秒);下一次要超過今年7月22日的全食時間,則得等到2150年6月25日(7分14秒)了。

  觀測注意事項:

  建議可用完全曝光且沖洗過的黑白底片(彩色底片效果不佳)、電銲玻璃或是正式的日食觀測眼鏡等等適當工具,將太陽光減暗到適當程度後才能觀看。不過這些觀察方式都有一些潛在的危險,請謹記:最好在專家指導下進行日食觀測,且每次觀看太陽時間最好維持在10~20秒以內,以免眼睛受損。一般的太陽眼鏡並沒有同樣的效果,以臉盆裝水看水中太陽倒影的方法也不可靠。

  另外以「針孔成像」或利用望遠鏡將太陽影像「投影」在後方白色硬紙板或白牆上的方式觀察,比較安全。如要以肉眼直接透過望遠鏡觀察,或利用相機、錄影機拍攝日食過程,則必須在望遠鏡前或相機鏡頭前方加裝太陽減光濾鏡,否則眼睛或相機器材都會受到強烈陽光的危害,且眼睛觀看時間同樣最好在10~20秒以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