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陳璽文韓欣欣談跨國合製秘訣 找回人性打動觀眾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30日電)歸化台灣的義大利製片陳璽文與跨國經驗豐富的製作人韓欣欣近日參與國際紀錄片人才培育計畫。2人希望年輕創作者學會面對觀眾,也找到紀錄片最純粹的人性,才能打動國際觀眾。

Taiwan Pitch(國際紀錄片人才培育暨拍攝邀請計畫)今年首度舉辦,邀請海內外創作者拍攝關於台灣的紀錄片,另外安排學生組工作坊包含講師授課與業師諮詢,陳璽文與韓欣欣此次與海內外學生合作,傳授拍片經驗,學生組作品都將於明年2月在TaiwanPlus播映。

陳璽文與韓欣欣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陳璽文說除了分享拍片經驗,更希望讓年輕創作者懂得跟國際頻道合作,像是台灣較沒有類似新加坡的產業連結,創作者或許就是導演,習慣用個人視角出發,較少考慮觀眾取向,「這次也希望能訓練下一代,該如何回應觀眾」。

陳璽文以近日監製且成為台北電影獎大贏家的「神人之家」為例,「我跟導演說我願意做這部片,但你不能自己剪接。這部片談論的是家庭關係,導演也是家庭成員,若自己剪接會有很多事情看不見,後來我們請別人剪接,導演也說剪接看到很多自己忘記有拍過的畫面」。陳璽文說,拍片是團隊合作,應學會團隊溝通。

韓欣欣則說,台灣多數紀錄片創作者都很任勞任怨,業界常說「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牲用」,若一個創作者能編、能導又能拍,「一個人身兼多角色時,體力跟腦力都會被壓縮,不一定還能考慮到市場。優點是吃苦耐勞,但也容易有盲點」。她以美國創作者為例,會細緻分工製片、監製、導演,就有多重視角為作品考慮。

談到面對國際觀眾與台灣觀眾有什麼差別?陳璽文舉例,像是有學生製作台灣原住民的紀錄片,但其實有很多外國人並不知道台灣有原住民,製作相關影片時可以簡單介紹,讓國際觀眾更快進入故事,對台灣觀眾則是個提醒,都不會影響影片節奏。

韓欣欣分享,年輕時參加徵選時,曾有國際監製提問:「你在台南新化發生的小事,為什麼莫斯科的觀眾會想看呢?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徵選就通過了。」這個問題也點出作品跨國感動觀眾的重要因素。韓欣欣認為,好作品不是形式上的模仿國外作品,而是找出「真正的人性」,才能跨越語言、文化打動觀眾。(編輯:張芷瑄)11111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