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搔癢抓破皮滲組織液 藥師籲勿信網路偏方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30日電)秋冬換季溫差大,好發異位性皮膚炎,一名1歲女童四肢和臉部癢到抓破皮,甚至滲出組織液,媽媽差點誤用網路建議偏方。食藥署提醒,除保濕和正確藥物治療,應改善生活型態。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為提升民眾正確用藥觀念,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邀請社區藥師鄭文柏分享實務個案經驗。

鄭文柏曾遇過一名欲購買某知名花露水的媽媽,細問才知其家中1歲女童近一個月四肢和臉部搔癢厲害,抓破皮嚴重到組織液外漏,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看網路群組分享某知名花露水有效就跑來買。

鄭文柏指出,某知名花露水成分中食用酒精占70%,其他為水和香精,雖能短暫止癢,香精卻可能引起持續發炎;他向這名媽媽說明短暫使用強度較輕的類固醇並無嚴重副作用,且搭配保濕及減少外界致敏因子刺激,就能穩定炎症,較不會變成慢性過敏,之後轉介至小兒科。

另外為一名47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入冬後四肢關節處搔癢厲害,抓到脫屑有血水,除平常自行使用藥膏,還搭配沖滾燙熱水、擦凡士林等方式,但搔癢症狀未見改善。

鄭文柏提醒,熱水、鹼性清潔劑都會破壞皮脂平衡,造成皮膚更乾燥,建議用溫水及弱酸性洗潔劑,至於凡士林、嬰兒油等產品含礦物油為鎖水成分,若要加強保濕可先使用一般乳液。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林邦德簡報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牽涉到多種機制,乾冷冬天可能讓症狀更嚴重,患者的皮膚除出現乾燥搔癢之外,不同的人會合併不同症狀,如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少數特別嚴重者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至於一般常見的輕微異位性皮膚炎,林邦德表示,皮膚保濕是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基本要素,含水量較少的油性軟膏或是含尿素成分,均可提升保濕效果。

再者,異位性皮膚炎會伴隨皮膚癢症狀。林邦德說,可使用抗組織胺外用藥膏,但要注意的是,患部皮膚若過於脆弱敏感,也可能因清涼劑的刺激而誘發紅腫等反應,2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添加薄荷醇、冬青油或樟腦等清涼劑的藥膏。

外用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主力,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卻會造成皮膚變薄、變色等問題。林邦德強調,民眾使用時應遵照醫療專業人員的指示,切勿自行用藥,也勿自行增減頻率及塗藥範圍。

此外,林邦德說,改善日常生活型態,諸如減少攝入致敏食物、保持環境整潔、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等,皆可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編輯:管中維)11111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