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西方緊張升溫 全球投資銀行中國獲利遽減

中央社

(中央社倫敦22日綜合外電報導)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加上地緣政治緊張,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全球投資銀行去年在中國的獲利遽減,也讓他們期盼旗下中國分支終將開始獲利的希望破滅。

根據銀行公布的財報和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所見的數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以及匯豐控股(HSBC)旗下中國分支去年財報都呈現虧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是獲利衰退。

美國華爾街和歐洲7家在中國設有投資銀行分支的銀行集團,只有摩根大通(JPMorgan)和瑞士銀行(UBS)的獲利攀升,匯豐控股則是虧損減少。

西方的銀行耗費多年在中國投資設立規模不大或尚未轉虧為盈的事業,就是希望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建立一個灘頭堡,最終替集團帶來獲利。

但隨著華府和北京關係惡化,這些數據凸顯這種賭注的困難度。

香港一名資深金融家說:「他們設立這些(中國)分支時,所有和中國有關的全都是成長,背後沒有地緣政治因素。事實上,現在已出現很大變化。」

這些中國分支去年慘淡的財報表現和2021年大異其趣,2021年全球投資銀行締造新紀錄,這7家金融巨擘有6家在中國的分支繳出獲利成績單,因為北京在和華府簽訂一項貿易協議後,首度允許他們取得中國分支的全部所有權。

中國去年140家投資銀行總營收達3950億元人民幣(約560億美元),這7家西方銀行的中國分支合計營收僅占其中的0.1%。

這些中國分支的營收不代表這些銀行在中國的所有獲利,因為包括提供在美國或香港掛牌的中國公司顧問諮詢業務的部分業務營收,通常列在他處。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UCSD)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指出:「大型美國銀行只要能在中國的高淨值客戶中建立品牌口碑,就有機會擴大他們在中國10兆美元資產管理市場的事業版圖。」

「他們要在美國和中國的監管規定中遊走將會不容易。」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預定本月訪問中國,這是他2021年在一場活動中戲稱摩根大通會比中共活得久而被迫道歉後,首次訪中。他預計5月30日抵達上海,參加一連串研討會,然後前往香港開會。

中國分支在這些銀行全球事業版圖中顯得微不足道。摩根大通旗下的中國證券分支去年獲利3800萬美元,相形之下,集團去年整體獲利380億美元;高盛的中國分支去年淨損5800萬美元,相較之下,集團去年全球獲利達113億美元。

匯豐銀行表示,該行將「全力致力於」呈現良好動能的中國證券分支。其他銀行則婉拒回應。

然而,還有更多的外商銀行在設立中國分支的早期階段。花旗銀行(Citi)2021年申請設立全資的中國分支,迄今尚未收到核准通知。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則在今年1月才取得在中國成立一家全資券商執照。

儘管面臨這些不利因素,西方銀行仍不太可能棄守在中國建立的事業。一名資深銀行家指出:「他們已經埋下種子…取得執照和招募人員的代價不斐。我根本不認為他們會退出(中國)市場。」(譯者:劉淑琴/核稿:陳政一)11205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