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巴黎29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太空總署今天表示,歐洲一枚氣流觀測衛星在輔助導引讓殘骸碎片飛濺傷害最小化之後,成功返回地球,寫下人造衛星在受控制狀態下重返地球的首例。
法新社報導,這是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首次嘗試協助人造衛星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這項操作使「風神號」(Aeolus)衛星可在最適當位置返回大氣層,即使有任何殘骸未能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完全燃燒殆盡,也會墜落在事先規畫好的大西洋路徑上,減少殘骸砸中人、物的風險。
以希臘風神命名的「風神號」衛星2018年發射升空,測量地球全球的氣流路徑,協助研究人員改善短期氣象預測,也讓人類更了解人為氣候變遷。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經過多日來複雜的操作之後,這枚一公噸重的衛星約於格林威治時間今天2時在南極洲上空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衛星從原本地表上方320公里處的軌道開始下降,逐步降低至120公里高處,以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安全燃燒。
歐洲太空總署首席太空碎片工程師巴斯提達(Benjamin Bastida)告訴法新社:「(風神號)成功進入我們希望進入的區域,也就是南極洲上空,那邊的人口世界最少。」
歐洲太空總署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操作過程,為未來衛星重返地球蒐集資料,展示最佳做法,盼能引起其他國家或組織跟進。(譯者:鄭詩韻/核稿:劉文瑜)11207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