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國家網信辦正擬定有關使用人臉認識技術的新規,當中提到使用該技術時應獲得個人同意,不過,在維護國家安全及公共安全下,可用該技術來分析種族、民族及社會階層等個人敏感訊息。
中國國家網信辦今天發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公開徵求意見稿,當中提到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並採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才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訊息。
若在實現相同目的或達到同等業務要求,而有其他非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可使用時,應當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徵識別技術。
意見稿又提到,除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需取得個人同意外,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訊息都應取得個人同意。
意見稿又提到有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場所,如物業服務企業不得將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作為出入物業的唯一方式,若民眾不同意通過人臉訊息進行身份驗證,物業服務管理人應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驗證方式。
旅館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衛生間及其他可能侵害他人隱私的場所,不得安裝圖象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
在公共場所安裝圖象採集或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所收集的訊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
在公共場所、經營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遠距離、無感式辨識特定自然人,應是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緊急情況下所必需,並由個人主動提出。相關服務應限定在最少必要的時間、地點或人群範圍內。
意見稿同時指出,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分析個人種族、民族、宗教信仰、健康狀況、社會階層等敏感個人訊息,不過,為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緊急情況或取得當事人同意下除外。
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或儲存超過1萬人人臉訊息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在30個工作天內向所屬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備案。
人臉辨識技術是中國官方重要監控手段。官媒中央電視台多年前曾報導,全國最少有2000多萬個擁有監控功能的攝影鏡頭,這些「天網工程」是由圖象採集、傳輸、控制、顯示和控制軟體等設備組成,對固定區域進行24小時監控和記錄。
紐約時報曾報導,中國的人臉辨識監控系統範圍擴大,監控操作更精密,甚至可以辨識特定族群。維吾爾族人就疑似成為鎖定目標,被加強監控。
除了官方監控之用,在中國,人臉辨識也已進入商業等各種領域。(編輯:陳鎧妤/呂佳蓉)11208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