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1日電)清大和陽明交大團隊利用蝦皮、蟹殼所含的甲殼素為主成分,打造全世界第一款環保材質的散熱薄膜及鍍膜製程,不需用電即可散熱,且能泛用於貨櫃、運具等,降溫最大可達攝氏7.1度,除已取得台、美專利,也將技轉給塗料廠,擴大研究經濟效益。
國科會今天舉辦學術成果記者會,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陳玉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張瑞永,率團隊分享「環保材質輻射散熱薄膜及鍍膜製程」,可幫助金屬儲存槽、鐵皮屋頂、大型車箱、貨櫃集裝箱等曝露在室外的金屬製品散熱。
陳玉彬指出,目前多數薄膜製品是具有「隔熱」能力,即熱出不去、也進不來,團隊開發出此鍍膜技術的「散熱」功能與冷氣機降溫相同,但無需消耗任何電力,在工作原理上利用特定波段的紅外光,讓熱量直接穿透大氣層到宇宙,大幅降低能源消耗與冷卻成本。
他進一步表示,這次研發成果「化廢為寶」,選用來自天然、無毒、可分解的生物廢棄物,也就是蝦皮、蟹殼等,薄膜以甲殼素為主成分,研發過程中從材料製備、鍍膜到回收的生命週期均無害於環境,是全世界第一款eco-friendly材質的散熱薄膜,因此在環保、成本上具備相當優勢。
陳玉彬指出,團隊開發的鍍膜技術,已在不同金屬、形狀、操作條件下,成功降溫目標物,包含可泛用於各種金屬裝置,比如金屬管線等;若以不銹鋼片為基板,鍍膜後可提升熱輻射放射量13倍。
以室外實驗結果而言,鍍甲殼素的不鏽鋼樣本整日均溫較不鏽鋼樣本低攝氏2.8度,最大溫差可達攝氏7.1度。團隊估算,若將甲殼素鍍膜用於標準貨櫃的5個表面,1個貨櫃的日用電量可省約58度電;目前以實驗來說,鍍膜效果可維持至少3個月。
陳玉彬表示,目前作品實證不僅榮登國際學術期刊,也獲台灣及美國發明專利肯定,並爭取明年中之前,在智財權受保護下,技術移轉給塗料廠,擴大研究成果的經濟效益;團隊將繼續精益求精,未來針對工作站伺服器等大型室內熱源,開發合適的輻射冷卻薄膜,增加應用範圍。(編輯:楊蘭軒)11211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