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日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華,中國專家說,布林肯此訪雖無法對中美關係帶來戲劇性改善,但可對兩國社會經濟政治繼續保持交往釋出明確信號;另有分析說,兩國關係乍暖還寒,難有實質改變。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日前宣布,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5至6日訪問北京。這是2018年10月以來首度有美國國務卿訪中,也是美國總統拜登執政兩年多來,訪中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香港明報今天引述中美問題專家、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不要期待布林肯訪華能為中美關係帶來什麼戲劇性改善」,因為在目前國際架構下,拜登政府不會放鬆對中戰略打壓,訪問無法對中美關係帶來實質性變化,但可對兩國社會經濟政治繼續保持交往,釋出明確信號。
朱鋒也指出,世界即將走出疫情時代,中美不論如何競爭仍需共存,要對基本的交往方式、合作方向形成共識。不管彼此間存在什麼爭議,還是要啓動定期制度化的溝通,對兩國關係進行更有效的管控、止損,而不是放任走向全面的衝突和對抗。
朱鋒說,時隔5年美國國務卿再訪華,加上經過3年COVID-19疫情,雙方要談的其實很多,「如學生學者的留學,中美新聞記者的重新回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議題,都需要具體去談」;在經濟層面,2018年以來的貿易摩擦也要繼續談。
布林肯訪中之際傳出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可能將訪台,對此,朱鋒認為,布林肯這次訪問,中美關注重點都將聚焦台灣議題。
他說,中美持續互相指責,但「兩國總是要有坦率直接的面對面交往對話,美國也不是真的想被捲入台海戰爭。中美官方溝通應該定期化、機制化,不管處於什麼狀態,中美關係如何,還是要談起來、談下去」。
另家港媒星島日報今天也刊發評論文章說,中美關係表面已經走出低谷、高層開始往來,顯示雙方希望管控危機,但兩國關係乍暖還寒,難有實質性改善。
布林肯訪華前夕,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說,美國應尊重中國的發展道路,放下圍堵遏制中國的執念,以實際行動落實「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援『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文章指出,要求美方做到前述「四不一無意」,無疑緣木求魚;美國不可能放棄「台灣牌」,還會強化升級與台灣的關係;而荷蘭、日本加入美國限制中國晶片生產能力的聯盟,顯然是美國強化盟友關係打壓中國科技的新升級。
文章說,布林肯訪華雖難以真正改善中美關係,但兩國高層能有互動還是好事,雙方仍希望防止對抗衝突。據中國海關統計,中美2022年進出口總額達人民幣5.05兆元,創歷史新高,「這顯示中美雙方利益早已深度捆綁,『脫鉤斷鏈』談何容易」。(編輯:周慧盈/朱建陵)11202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