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獲得足夠彈藥和坦克 烏軍收復失土關鍵

中央社

俄烏戰爭一週年(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9日專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即將屆滿一年,戰況陷入膠著,烏克蘭能否獲得足夠的彈藥撐到西方坦克部署前線,成了烏軍扭轉戰局與收復失土的關鍵。

首先是彈藥短缺的問題。這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規模最大的戰爭彈藥消耗速度驚人,據北約估計,烏克蘭每天發射5000到6000枚砲彈,俄軍更多達2萬枚,導致西方軍火業補給吃力,生產速度根本跟不上。

彈藥庫存量是國防機密,北約目標是至少能應付30天的戰爭,只不過多數國家沒有達標。據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研究,英軍的庫存只夠打一個星期的戰爭,許多國家甚至只能打一天,僅美國和去年申請加入北約的芬蘭有足夠庫存可打長期戰爭。

歐洲承平日久,自覺沒有受到直接威脅,砲彈產量逐年下滑,才會陷入現今補給不足的窘境;反觀俄國不僅擁有蘇聯時代留下的大量庫存,軍火工業還加班生產,以量取勝讓烏軍難以招架。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之前在國防部長會議上說,烏克蘭消耗彈藥的速度是生產線的好幾倍,讓盟國軍火工業吃緊,直指這場戰爭已經成了「後勤補給的競賽」。

西方各國顯然已經體認彈藥生產的重要性。德國自從運交獵豹(Gepard)防空砲車給烏克蘭以來,就一直遇到瑞士以中立國為由拒絕出口彈藥的難題,最近乾脆直接委託德國軍火商「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生產30萬枚砲彈,協助烏軍對抗無人機。

歐洲聯盟(EU)甚至考慮複製近年購買COVID-19疫苗的經驗,向軍火業聯合採購彈藥。上週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俄羅斯一天發射的砲彈相當於全歐洲一個月的產量,何況俄國軍火業採3班制日夜趕工,「沒有彈藥烏克蘭不可能獲勝」。

戰爭開打一年來,面對俄軍的人海戰術和砲彈如雨的攻勢,烏克蘭軍隊展現高昂鬥志,以靈活的戰術和網路科技抵抗入侵,不少軍事專家直言,身經百戰的烏軍軍力在歐洲已是數一數二。

然而,烏軍主要使用蘇聯和俄國製的坦克,部署火力和機動性更勝一籌的西方坦克到前線,才可能突破敵軍防線、收復失地。

今年年初,英國已率先宣布將提供挑戰者2型(Challenger 2)坦克給烏克蘭,美國也同意援烏M1艾布蘭(M1 Abrams)坦克,法國也考慮跟進軍援雷克勒(Leclerc)坦克。不過,軍事專家公認,德國的豹式(Leopard)坦克數量多,補給和維修相對容易,性能又強大,才是最適合烏克蘭戰場的主力戰車。

豹式坦克是歐洲最受歡迎的坦克,北約盟國一共擁有近2000輛豹2式(Leopard 2)。德國擔心戰爭升級,猶豫不決半年多,終於在1月同意交付14輛最先進的豹2式坦克援烏,還另外向軍火商求援,打算援助烏克蘭上百輛曾在1960至1980年代服役的豹1式(Leopard 1)坦克。

德國目標是為烏克蘭建立2個坦克營,一共需要62輛豹2式坦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承諾,願在訓練、補給、後勤給予協助,督促有能力交付坦克給烏克蘭的國家加入德國的行列。「唯有繼續軍援烏克蘭,戰爭才能及早結束」。

德軍最高將領聯邦國防軍總監左恩(Eberhard Zorn)透露,烏克蘭軍人正在德國受訓,學習操作這款先進坦克,最快下個月可上戰場。(編輯:郭中翰)11202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