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據一些現、卸任官員透露,五角大廈阻止拜登政府其他部門向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分享美國情報單位蒐集到俄國在烏克蘭暴行的證據,這項內部分歧尚待總統拜登定奪。
「紐約時報」引述知情官員透露,美國情報圈與司法部偏向對外分享證據,但軍方高層反對幫國際刑事法庭調查俄國,怕此例一開會為國際刑事法庭日後調查、起訴美方涉戰爭罪時鋪路。
國際刑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卡林汗(Karim Khan)一年前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展開調查,據稱美方手上證據有一些卡林汗所需要的細節,包括俄國官員蓄意鎖定民用基礎設施的決策、從佔領區拐走數千烏克蘭孩童等。
美國國會去年12月調整長年法律限制,以便美國能協助國際刑事法庭調查、起訴俄烏戰爭衍生的戰爭罪行,但行政部門內部對要否協助國際刑事法庭仍有分歧。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2月3日舉行一場跨部會協調會議盼解決爭執,但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J. Austin III)仍持反對意見。
國際刑事法庭是根據1998年羅馬規約(Rome Statute)所成立,期能成為調查戰爭罪、種族滅絕與違反人道罪的常設機構;之前聯合國安理會曾設置專門法庭處理前南斯拉夫與盧安達發生的暴行。
國際刑事法庭成立後許多民主國家紛紛加入,包含像英國等美國盟邦,但美國一直以來卻對國際刑事法庭敬謝不敏,憂心國際刑事法庭某天會起訴美方人員。
美國兩黨歷屆行政部門所持立場,是國際刑事法庭不應將管轄權伸入像美、俄等未加入羅馬規約的國家,縱使戰爭罪行發生於像阿富汗、烏克蘭等羅馬規約簽署國亦然。
美國總統柯林頓任內曾簽署羅馬規約,但因沒送交參議院審議而形同無效;2002年時任總統小布希撤回總統簽署,美國國會也分別於1999、2002年立法限制一切有利行政部門向國際刑事法庭提供證據的舉措。
國際刑事法庭首席檢察官2017年全面檢調查阿富汗戰爭時,本想調查之前小布希政府所涉戰爭罪行,但當時川普政府悍然對國際刑事法庭人員制裁,時任國務卿彭佩奧(Mike Pompeo)還以「腐敗」譴責國際刑事法庭。
拜登政府2021年撤銷對國際刑事法庭人員制裁,而當時新接任國際刑事法庭首席檢察官的卡林汗也不再調查美國於阿富汗戰爭的行為。(譯者:陳亦偉)112030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