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爭搶天然資源 非洲賠上慘重代價

中央社

(中央社杜哈15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機構嚴正示警全球最赤貧的幾個國家正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之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和俄羅斯覬覦非洲豐富自然資源,正擴大他們在這塊土地的布局。

法新社報導,美國國防部內的學術機構「非洲戰略研究中心」(Africa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研究人員南圖利亞(Paul Nantulya)指出:「非洲每3個重大基礎計畫就有1個是由中國國營企業打造,每5個就有1個是由中國政策性銀行出資。」

他表示,對非洲主要的武器出口國俄羅斯同樣把觸角伸進非洲大陸,包括授予礦業計畫給準軍事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

本月在卡達舉行、聯合國贊助的「最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譴責了他們國家所受到的待遇。

由於西方各國削減了它們在基礎建設的金援,讓中國和俄羅斯有了可乘之機。

南圖利亞說:「中國看到缺口,決定把資金投入基礎建設之中。」

智庫華盛頓研究所(Washingt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博爾什切夫斯卡婭(Anna Borshchevskaya)警告,但這大多等同於「債務陷阱」。她說:「中國提供貸款給昂貴的基礎建設計畫,但它們往往以失敗收場。」

「當這些國家無法償還貸款,中國就會接管該國的戰略資產。」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否認從事「債務陷阱外交」,聲稱這是西方競爭對手的不公平批評,並說西方各國同樣讓多國背負著巨大的債務負擔。

中國在非洲主導的計畫包括連結肯亞港都蒙巴薩(Mombasa)和大裂谷(Rift Valley)的標準軌鐵路(Standard Gauge Railway)。這場耗資50億美元的工程有9成由北京出資。

2022年12月,坦尚尼亞與中企簽定一只價值22億美元的合約,替一條意在連接該國主要港口與西鄰各國的鐵路線打造最後一個區段。

南圖利亞表示,中國出資的計畫部分有獲利且具永續性,但真正受益者是北京,因為它們握有上看99年的維修保養合約。

他說,中資計畫「設計用來吸納中國勞工」,也就是說它們在減輕非洲失業率上效果不大,不過部分政府會堅持設定配額給自己的公民。

迦納「非洲貿易網絡」(African Trade Network)的赫梅庫(Tetteh Hormeku)表示,非洲的債主不限於中俄兩國,積欠西方各國的金額也相當可觀,包括一度控制大片非洲地區的前殖民強權。

他在杜哈(Doha)的峰會上說:「我們約50%債務積欠對象是西方債券市場和多國組織。」

南圖利亞表示,非洲1990年代的債務危機是西方各國造成,並非中俄。

然而,他補充說,比起在國內面臨著更嚴格審查的西方投資,中國投資欠缺透明度。

專家團同時痛批中俄計畫對非洲各國環境的影響。

博爾什切夫斯卡婭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溫室氣體是氣候變遷的元凶」。她說,中國的一帶一路「仍在資助海外的燃煤發電廠」。

她補充說:「而俄羅斯的礦業計畫…根據報告說法,造成了高濃度的有毒金屬化合物,並汙染了地下水資源、土壤以及植被。」(譯者:蔡佳敏/核稿:嚴思祺)11203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