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3日專電)團隊成員橫跨數國的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近日在倫敦成立,首要目標包括推展更細膩、客觀的中國事務分析,同時捍衛人權、法治等原則。創辦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告訴中央社,智庫期待明年在台灣設立辦公室。
他說,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CSRI)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關於中國的討論終究得回到亞洲這個論述與實務場域,因為中國的崛起對亞洲的影響最大。
CSRI於10日在英國國會上議院大廈內一間會議室宣布正式啟動。工黨籍主責印太區域事務的影子外交副大臣韋斯特(Catherine West)出席致詞表示,她期待CSRI的成立有助促進英國政府採取更一貫、一致、公開透明,且容易讓公眾理解的對中政策。
CSRI標榜無特定政黨傾向,致力就中國崛起構成的風險與機會進行客觀、未經過濾的分析,不從事政治倡議或遊說。
儘管對中關係在英國的討論熱度不減,相關言論和媒體報導的品質仍有進步空間,包括容易流於非黑即白、追求淺碟效果。
郭榮鏗(Dennis Kwok)同時是CSRI執行主席。他指出,CSRI面向全球,顧問和作者群涵蓋英國、歐洲大陸、台灣、日本、美國、澳洲等國家地區;亞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節點,亞洲的聲音必須更常被聽見,特別是與中國有「特殊」交手經驗的香港、台灣。
他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提到,中文世界有許多高品質的中國事務分析和評論,但其中約90%未能進入英語世界,這不僅是翻譯問題,更牽涉如何分析、呈現,將相關內容、觀點化為對中文世界以外讀者有意義的資訊。
西方近期屢有意見強調積極與北京維持互動、對話的重要性,郭榮鏗指出,中方常以「互動」、「對話」為籌碼,利用、玩弄決策者,讓對方誤以為光是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願意賞臉握手,就是取得外交一大勝利。他呼籲各界切勿一再落入這類陷阱,更不需「為對話而對話」。
郭榮鏗提到,前總統馬英九的訪中行就是「與中方互動的經典反教材」:中方接待馬英九的種種姿態是刻意為之,意在影響台灣內部政治、加深分歧。
「面對中國,各自由民主國家有必要在政策立場上尋求跨黨派共識」,郭榮鏗說。不過,這不意味需要在國內外「為共識而共識」,而是各界必須認知到「中國太大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政治勢力可獨自應對,包括美國。
郭榮鏗指出,與中國在政治、經貿等領域進行往來不可避免,主張切斷所有與中國的連結是不切實際,重點是清楚理解與中國往來的條件為何。
「北京公然違背『中英聯合聲明』等國際協議;各界思考應如何與中方互動時,切不可忘卻香港經驗的教訓。」
郭榮鏗提到,各國有與對中關係「回復常態」或「常態化」的聲音,但問題是所謂的「常態」並不存在,只有持續變動、翻新的現實,20年前的中國即與現在的中國有極大差異,「企圖回到過去,根本是不切實際,而且非常天真」。
郭榮鏗指出,各國目前最需要、也最欠缺的是一貫且一致的對中政策,而不是在「鷹/鴿派」、「強硬/軟弱」兩個極端之間擺盪;如此簡化的概念分類無助有意義的政策討論。
英國政壇也有所謂的「對中鷹派」,但被媒體和評論界歸類為這個陣營的政治人物並非鐵板一塊,最近一個例子包括友台立場鮮明、具跨黨派號召力的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抨擊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的訪台行將是「最糟糕的Instagram(作秀)外交」,且是以台灣的安全為代價,企求提高自身存在感與能見度。
特拉斯訂16至20日訪問台灣,期間將會見府院高層、發表演說,相關消息在英國關注中國、台灣與香港議題的人士之間引發不小批評聲浪。
各方評論著眼特拉斯在歷任職位累積的專業信譽、在當今政壇的實質影響力和可信度、歷來行事風格等。此外,無論執行成效為何,英國現任政府在政策宣示上追求更細膩、平衡、「軟硬兼施」的對中策略,與特拉斯個人的「鷹派」作風有明顯差異。
中央社記者詢問對特拉斯訪台規劃的看法,郭榮鏗說,任何有意到台灣推進、支持自由民主的人都應受到鼓勵,且不需因為憂懼北京的激烈反應而卻步,因為「台灣需要所有能從國際社會取得的支持」、「國際社會的支持就是台灣現在最需要的」。
特拉斯10日推文表示,值此關鍵時刻,她很高興下週能訪問台灣。她感謝台灣外交部的邀請,且希望此前能「更早接受邀約」。她表示:「我們必須窮盡一切所能,支持台灣的民選政府及台灣人民。」
英國政府官員近期有多項訪問中國和香港的規劃,CSRI副執行主席Andrew Yeh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英方尋求維護、推展自身利益很合理,但同時有必要對與中國往來衍生的風險進行盡可能全面、完整的評估。
他舉例,北京對「國家安全」的定義模糊、浮動,且可以無限寬,一切以服務北京的政治目標為優先考量,而這顯然對在中國、香港活動的英國個人和實體構成風險,升高不確定性。(編輯:陳惠珍)11205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