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蝦之父廖一久 日經新聞連載傳記「我的履歷書」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2日專電)有「台灣草蝦之父」美譽的中研院院士廖一久在連載傳記中揭露,國共內戰後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統治、台灣在國際上遭受的孤立與顯著經濟發展,以及民主改革快速進展等,這些曲折的歷史事件如何貫穿他的人生。

海洋大學終身特聘教授廖一久透過開發草蝦養殖技術,為台灣和亞洲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作出貢獻。正是因為這項研究,讓曾為奢侈品的蝦成為日常餐桌上的美食。

廖一久出生於日本,4歲隨雙親返台,在台中豐原長大,母親和祖母分別來自日本東京都和石川縣,他可說是「四分之三的日本人」,並在東京大學留學,取得農學博士學位,1968年返台於水產試驗所服務,一年內就領先全球成功研發出草蝦人工繁殖技術。他在2019年獲頒日本經濟新聞社主辦的「日經亞洲獎」。

廖一久在「日本經濟新聞」連載中的專訪式傳記「我的履歷書」中寫道,他的父親廖忠雄在家鄉台中豐原的小學畢業後,於1933年進入早稻田大學附屬第一高等學校就讀,1935年就讀早大時與母親佐藤節子結婚,他在1936年11月4日出生。據母親所說,是一位知名的命名師依一休和尚將他命名為「一久」。

1937年七七事變後局勢不穩。他的父親1939年從早大畢業後雖然想繼續攻讀研究所,但祖父母發電報希望他們一家回台,父母於是帶著廖一久和妹妹從東京的晴海港坐船回基隆港,當時二妹已經在媽媽的肚子裡。

他的母親從未在台灣生活過,因此最初經歷了許多文化衝擊。他自己則記得,當時看到肉店外面直接懸吊著豬肉,令他感到十分驚訝。

來台之後,廖一久的二妹、三妹、四妹相繼出生,之後是1947年出生的老么廖了以。相較於廖一久和廖了以,廖家女孩子的名字矗木子、麈美子等,都要難寫得多。廖一久寫道,他的父親曾開玩笑說,「這樣情書比較難寫,不是很好嗎」。

在豐原定居後,父親成為一名中學老師,日本戰敗後擔任豐原鎮鎮長。1971年,豐原鎮人口突破10萬升格為市,父親當上市長。市長卸任後,擔任台中縣議會議員。

廖一久說,由於他是長子,家人曾一度期望他能繼承從祖父開始的「政治世家」道路,但他卻成為一名研究員,政治家的道路則由弟弟廖了以承襲。廖了以之後曾任台中縣長、內政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亞東關係協會(現已改名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

廖一久寫道,他還記得,在他進入小學後局勢更加緊張,豐原時常響起空襲警報,警報解除後他從防空壕爬出來,撿拾彈殼當玩具。對於當時沒有玩具的小孩子來說,顏色漂亮的彈殼十分具有吸引力。1945年的夏天,他每天都要進入防空壕躲避空襲,因此幾乎沒怎麼上學。

日本戰敗後,廖一久聽到了日本天皇發布的「終戰詔書」。他當時還是小孩,很難理解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以後不會再有機關槍掃射、也沒有彈殼可以撿。直到熟識的日本人陸續到他家中流淚道別,他才有了實感。他也記得當時來台的國民黨士兵行徑惡劣,很多人直接穿著鞋踩上日式家庭的榻榻米。

廖一久說,之後學校開始改用「國語」授課,國民黨在接收台灣後禁止印刷媒體使用日語,引發強烈反彈,而這其實也影響台灣人之間的交流,因為本省人日常生活使用閩南語,也有不少人說客家話,原住民的母語更不一樣,這些人的共通語言原本是日語。有一說法是,國民黨政權禁止使用日語,是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的主因。

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在台灣現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廖一久說,他當時還在上小學,但這件事情對他的家庭造成重大影響。從取締一名女菸販引發的流血衝突,發展成大規模反政府運動,最終行政長官陳儀電請蔣介石派遣軍隊武力鎮壓,對反政府勢力展開清洗,隨後引發針對日治時期菁英階層展開打壓的「白色恐怖」時期,使得台灣喪失許多優秀人才。

廖一久寫道,當時他的父親立場十分危險,因為他曾留學日本,任職的台中師範學校(現為台中教育大學)更有不少學生參加反政府暴動,因此父親決定不踏出家門一步,對外就宣稱不在家。當時廖一久得對家人以外來找父親的人說「父親不在家」,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不得不說謊的經驗。

1992年,國民黨政府宣布,白色恐怖時期犧牲人數推估為1萬8000到2萬8000人,但有人說實際人數可能達到10萬,也有人說只有數千。無論如何,這起事件造成的本省與外省人對立,儘管事件發生超過75年,依舊深深影響當今台灣社會。(編輯:韋樞)11208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