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5日電)中國電動汽車以出口為主,近年出口量激增下引發歐盟反補貼調查,分析認為,中方已調整策略,轉向在歐洲、拉美和亞洲直接生產,以此獲取市場准入。
德國之聲14日引述美國智庫榮鼎集團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去年在電動汽車相關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很可能創下新紀錄。而這些對外投資正從北美轉向歐洲、中東和亞洲。
報導指出,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廠商以出口為主,而不是海外生產。2022至2023年,出口量激增。這也引發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進行反補貼調查。
報告提到,中國電動汽車廠商已經意識到,純出口戰略可能會因強大的政治阻力而被排除在各國市場之外,但如果中國電動汽車選擇直接在歐盟投資,則受到歡迎。
不同於美國的嚴格審查中國電動車企作法,歐盟成員國著眼中國電池廠帶來技術和就業機會,並增加當地的附加值下,為中國企業提供激勵措施,而歐盟電動汽車調查的結果也激勵中國電動汽車業在歐盟直接投資。
例如中國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宣布計劃在匈牙利建廠,這將意味著可規避歐盟可能實施的反補貼稅。此外,包括比亞迪在內的電動車商也在墨西哥尋找投資地點,以供應美國市場。不過,尚未有確定的投資計畫。
另日經中文網2023年12月報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當年5月訪問越南,表達在越南生產電動汽車的意向後,接著在8月宣布1.44億美元(約新台幣43億元)的擴張投資,累計投資額已突破4億美元。
面對電動車企向外轉移投資,報告另點出北京在支持立場下,同時也面臨微妙的平衡。
因中國經濟放緩,北京也希望電動汽車相關企業能更多地推動本土經濟成長。報告認為,這是中國企業與政府利益之間開始出現分歧。企業希望透過海外投資獲利,政府則試圖保留國內投資。(編輯:唐佩君/曹宇帆)11303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