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顛覆藝術創作 李明維:美的面貌演變本質不變

AI顛覆藝術創作 李明維:美的面貌演變本質不變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舊金山28日專電)旅美藝術家李明維大型個展「李明維:心之所繫」近期在舊金山展出,引起當地對人我關係和當代藝術的探討。當AI走進人類生活、顛覆人類對創作的想像之際,他鼓勵以開放的心態看待,「美的本質從未改變」。

李明維1964年在台中出生,10多歲曾移居舊金山,近期他將30年創作生涯的數件作品,帶回這座年少時停留過的城市,儘管時光流轉數十載,他的展演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時空中,依舊牽引表演者與觀眾內心深處千絲萬縷的複雜情感。

「李明維:心之所繫」個展自2月17日於舊金山笛洋美術館開展以來,持續引起美國華盛頓郵報、舊金山觀察家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等媒體評論,後者更以「解藥」來比喻這場展覽提供當代藝術不同的視角和體驗。

23日,舊金山雨後的天空出現清晰的雙彩虹,笛洋美術館內,李明維與3位表演者像是書法家揮毫般舞起掃帚,將歷經1200小時、或蹲或臥、細膩作出的沙畫「如沙的格爾尼卡」(Guernica in Sand)「破壞」成另一幅全新「創作」。

「如沙的格爾尼卡」展演,靈感汲取自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卡索(Pablo Picasso)1937年的油畫「格爾尼卡」,這是一幅戰爭下產生的巨作,畢卡索筆下那飽受炸彈蹂躪的西班牙格爾尼卡城,予人殘暴及絕望之感。

李明維用西藏曼陀羅的形式呈現和表演,在一個下午內,讓觀眾一次一人進入沙畫,有人緩慢行走、有人翻起跟斗、有人把玩沙子,而坐在畫內一隅的表演者僅能靜默地看著踏沙者重塑自己的作品,直至揮掃沙子,完成最終儀式。

當天,美術館被滿滿人潮包圍,這場展演猶如為「格爾尼卡」增添另一層人我關係的省思。展演完的創作,將留在美術館到7月展期結束。

李明維在現場情緒激動地告訴記者,每一次演出都是如此令人「驚心動魄」。

儘管「如沙的格爾尼卡」早在英國、澳洲、日本、台灣、法國、印尼、德國等地演出多次,每一次,李明維與個別踏沙者之間,受當下外在氛圍與內在情緒所觸動的「對話」,仍擦撞出僅屬於彼此的火花,成為烙印在心中的記號。

回憶2006年第一次的演出,李明維說他的母親是第一位踏上作品踩沙的觀眾,母子兩人之間的拉鋸張力,引爆一場「痛哭流涕」,然而演出仍在進行,畫作仍在演變,雙方都必須在矛盾複雜的情緒裡重新找回心中的「平衡點」。

「如沙的格爾尼卡」之外,其餘在個展中展出的作品還有「水仙的一百天」、「魚雁計畫」、「補裳計畫」、「聲之綻」、「我們的和平國度」及委託新作「息之華」(Chaque souffle une danse)。

演出「如沙的格爾尼卡」的前一天,李明維接受記者訪問,他正準備度過一個安靜的夜晚,以虔誠的心情迎接隔日的演出,談吐間充滿溫暖與關懷氣息。

談到去除雜念,李明維以寬廣的角度看待表示,每個時空都有社會問題,只是傳播性沒有現在如此強,地球一端發生的事情,另一端馬上就會得知,換言之,千年之前雜念就已經存在,至今仍然存在,僅有多與少的問題。

記者問,如何在AI時代看待創作,李明維視野依舊寬廣,他鼓勵用「開放」的心情看待藝術演變,縱使美的面貌改變,但「美的本質不變」,故宮畫作仍然很美。

「當有人告訴我看不懂當代藝術,我會跟他們說沒關係,只要想,如果現在是世界末日,你會想站在這幅畫前面嗎?你會想與這件藝術品相伴嗎?如果不想,那可能就不是你覺得好的作品。」李明維給了審美方向,不帶一絲評判。

他僅剖析自己心境上的轉換,「20幾歲的創作風格,像是臨摹大師的形式,最新的作品(息之華)比較成熟一點,跟著生命歷程一同成長,比較是屬於我自己的美學,以及屬於我自己想要傳遞的訊息。」

30年的藝術生涯淬鍊,加上前幾年的疫情和地緣政治緊張升溫,激盪出李明維最新作品「息之華」,即將在4月首演。演出中,舞者將跳一支40分鐘的舞,點燃60根燭火照亮吹墨石版,再逐一吹熄。

每次的舞動、每次的呼吸,彷彿都是一種自我探索、一種內心療癒。「亮點始終在每個人的生命裡,找到它、維護它,這是一個功課。」他說。(編輯:陳慧萍)11303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