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土耳其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伊斯坦堡4日專電)致力保存英國標誌性建築的20世紀協會將土耳其、敘利亞邊界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評選為9月最佳建築。
中華民國政府出資在土耳其南疆哈泰省(Hatay)雷伊漢勒巿(Reyhanli)興建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Taiwan-Reyhanli Centre for World Citizens,下稱台灣中心)。雷伊漢勒市位於土敘邊界,居民約10萬,卻收容逾25萬敘利亞難民,其中多數是婦女及兒童。
20世紀協會(The Twentieth Century Society)於網頁如此形容台灣中心:在破壞和威脅及流放焦慮的背景下,出現了一系列開放的拱形空間,張開雙臂迎接需要庇護和陪伴的人。
20世紀協會介紹,雷伊漢勒巿距離土敘邊境僅5公里,是通往敘利亞城市阿勒坡(Aleppo)的主要門戶,台灣中心由邊界預鑄混凝土牆體構成,上有一系列10公尺高的金屬薄殼屋頂,在燈光下彷彿散發微光,招手表達歡迎。
考量到預算、材料、勞力、建築及可能的地震、火箭、子彈及自殺炸彈破壞,台灣中心使用混凝土及金屬結構,設計將衝突轉化為關懷及共存,體現團結以及世界公民對彼此的權利和責任。
台灣中心這座當代建築的特色也觸發不同的想法,包括具有歷史及文化色彩的詮釋,讓人聯想奧米亞大清真寺(The Great Umayyad Mosque)的「伊斯蘭拱形屋頂」,或者公元前1200年哈圖夏(Hattusa)石拱構造,以及更近期的市集類型和綜合設計。
台灣中心為所有到來的人開闢了多種聯想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方式尋找及適應空間,祈禱、學習、工作、交流、照顧關心及玩樂。台灣中心也可見真正的合作關係,提供個人、家庭及宗教環境與共享、社會及合作相結合的可能性。此外,中心同時也是市集、清真寺、家、工作坊及一種政治表態。
從土耳其、英語、阿拉伯語課程、圍巾製作、免費兒童電影院及圖書館、菜園、婦女編織工作坊、洗衣中心、藝術畫廊、寶特瓶回收活動等,多層敘事及多元特性是台灣中心的本體。
第一件在台灣中心完成的藝術品是幅名為「回家路上」的畫作,出自敘利亞藝術家阿爾托倫(Abd Al Basir Al Torun)之手。他說:「在我回家的路上,開闊藍天及黃金麥田間,面對來自北方的風暴,我們意志堅定。」(編輯:林憬屏)11110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