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聯手AI診斷系統 掌握巴金森氏症病徵

中央社  / 台中市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2日電)罹患巴金森氏症已15年的71歲患者,最近走路出現遲緩及停滯狀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利用AI診斷系統發現是中後期的「步態凍僵」,及早治療延緩病徵。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蔡崇豪在記者會中說明,這名患者罹患巴金森氏症已有15年,仍能行走與生活自理,近期家人發現患者走路除了遲緩,並經常停滯不前,腳像是突然被地板黏住般僵硬。

患者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透過「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輔助,利用AI運算分析步態影像數據,蔡崇豪發現患者可能出現了巴金森氏症中後期的「步態凍僵」,醫護人員因而得以及早介入再治療,延緩相關病徵,如今患者在適量藥物控制下,步態不穩情形再獲改善,生活持續自理。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許凱程表示,巴金森氏症「步態凍僵」的時機往往無法輕易預測,可能在病人前往步態實驗室的過程中就突然發生。

為確保即時擷取關鍵畫面以利診斷,許凱程指出,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與神經內科醫師團隊利用AI演算法分析病人步態影片及走道壓力資料,聯手打造「步態凍僵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

許凱程說明,這套輔助診斷系統更結合具混合實境(MR)功能的頭戴式裝置,即時錄下病人的連續性步態影片,並快速同步至電腦深度學習訓練與判讀,省去架設錄影機台時間的同時,提供臨床醫師AI自動生成的步態凍僵的時間分割數據。

有了AI分析報告輔助,許凱程表示,可大幅增加醫師診斷效率,快速揪出巴金森氏症,還可提早進行手術介入或藥物治療等醫療處置。(編輯:郭諭儒)11111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