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破損藏品修復完成 特展31日起展出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30日電)故宮明天起推出「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去年爆出破損情形的3件文物,也以修復完成對外展示。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表示,希望透過此展覽,宣布故宮已走出修復的第一步。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天下午舉行展覽開幕記者會。余佩瑾致詞表示,大眾一定明白,這檔展覽與去年故宮瓷器毀損事件有關,去年事件爆發,引起社會軒然大波,也讓許多人對故宮表達不滿與不信任,「我要代表團隊鄭重與大家致歉,這件事情讓我們得到很大教訓。」

余佩瑾表示,為避免相同事件再發生,故宮已調整工作流程並定期辦理文物持拿訓練課程,並逐步改善庫房工作環境與文物包裝。去年故宮曾承諾一定要修復完成並公開展示破損的3件文物,此次展覽要展示成果外,也希望讓大眾了解故宮近年如何推動文物保存維護工作。

破損3件文物包含「清 康熙 嬌黃釉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及「清 乾隆 青花花卉盤」。其中「雙龍小碗」及「小黃瓷碗」是在2021年至去年間開箱檢視時發現破損,而「青花花卉盤」則是故宮人員去年因持拿疏失導致破損,3件文物破損情事,皆由立委去年揭發。

故宮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陳澄波負責此次瓷器修復,他表示,陶瓷於博物館最常發生的劣化就是破損狀況,破損又可分因「持拿」與「輕忽」發生的物理性損傷,還有運輸過程與不適當的包裝所形成的損害。

修復細節上,陳澄波表示,帶有明顯審美價值的高溫瓷器,例如此次修復3件文物,則需考量實際情況適度還原受損的表面,符合博物館文物展示的基本功能之一,不過文物修復完成後「仍是有些痕跡」。

3件修復完成的文物展示於展覽「陶瓷修復」單元,同一單元也展出修復完成的「清 嘉慶 綠地花卉紋詩句壺」,在故宮1989年至1991年來台後第2次盤點記錄中,該典藏品被記錄為壺蓋破碎。

展覽另外有「科技檢測」單元,介紹故宮如何以X光影像等技術探究青銅器、漆器、轉心瓶、象牙球的材料、內部結構與製作技術;「書畫修復」單元則透過絹本畫的裝裱修復,讓大眾認識不同裝裱形式與劣化狀況。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自明天起,於故宮北部院區正館105陳列室展出至6月10日。(編輯:李亨山)11203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