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成立藥品供應中心 基層籲應釐清真正原因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1日電)缺藥危機席捲全球,衛福部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因應。基層醫師及藥師代表今天呼籲,缺藥不只藥品短缺,還有藥價問題,且不同層級醫療院所與藥局也面臨不同狀況,應釐清。

缺藥樣態愈來愈多元,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天宣布「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正式啟用,整合擴大西藥、中藥、兒童困難取得、罕病、疫苗等5類用藥平台。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缺藥的狀況主要是必須到處叫藥,且到貨量也不多,屬於「相對性缺藥」,雖然部分有替代用藥,例如氧化鎂沒了,還有其他軟便劑可取代。

然而醫院跟藥廠之間有合約,林應然說,藥品優先供應給醫院,否則就會挨罰,診所與社區藥局通常都是有需要才叫貨,事實上先決條件是藥量充足,藥不夠才會有供應的優先順序問題。

他直言,缺藥問題不只是藥品的缺乏,還有因為藥價太低,廠商根本不太願意製造,「這就不是缺藥,而是沒藥」。

至於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將根據狀況適度調整藥價。林應然認為,雖然會有一定作用,健保署也強調會保證藥品地板價,最根本問題在於健保是總額支付制度,若不投資更多醫療資源,全民也只能享受有限的服務。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稍早在記者會中回應相關議題則說,若整個藥品的供應量都不夠,會要求供應端適當分配,讓各醫療院所及藥局都有藥品可調劑。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政府居間協調是可行的,3年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剛爆發時,也曾發生各級醫療院所搶藥問題,藥廠的產能或進貨量都有限,當一家醫院突然增加叫貨量,就會產生排擠效應,便是透過協調方式處理。

他強調,仍應先釐清到底是真缺藥還是假性缺藥,例如政府今天公布目前收到20件西藥短缺通報,但社區藥局回報的訊息卻不止20件,兩者間有落差。

此外,黃金舜表示,大型醫院、區域醫院通常是直接跟代理商、藥廠簽訂供應合約,診所跟藥局則多半透過跟盤商訂藥,供應系統不一樣,供應量分配不均,也有可能是盤商進貨量少、議價空間有限,價格壓不下來連帶影響進貨意願,結果就導致用藥端短缺,要了解真正原因。(編輯:李亨山)11204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